《心理及教育测验的理论与方法》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测量的重要1

第二节测验的基本原理2

一、心理特质的量化(quantification)测量3

二、心理特质的测量采用间接的方法3

第三节测验的定义4

一、测验与考试的不同5

二、测验的定义6

第四节测验的分类及其功能9

一、依测验的内容或功能分9

(一)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9

(二)性向测验(Aptitude test)10

(三)人格测验(Personality test)10

(四)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11

(五)职业测验(Vocational test)12

二、依测验表现的方式分13

(一)最高表现测验(Tests of maximum Performance)13

(二)典型表现测验(Tests of typical performance)13

三、依测验实施的对象分14

(一)个别测验14

(二)团体测验14

四、依测验的材料不同分14

(一)语文测验14

(二)非语文测验15

五、依测验与考试的不同分15

(一)正式测验(标准测验)15

(二)非正式测验(非标准测验)15

第二章测验的发展19

第一节测验产生的背景19

一、实验心理学的诞生19

二、个别差异的研究和统计方法的应用20

三、异常心理学研究上的需要20

四、应用心理学发展的贡献21

第二节比奈智力量表的贡献23

一、智力测验的鼻祖——比奈24

二、比奈西蒙一九〇五年量表24

三、比奈西蒙一九〇八年量表25

四、一九一一年量表25

五、比西量表在美国的修订26

(一)高达德(H.H.Goddard)之修订27

(二)库尔门(F.Kuhlmann)之修订27

(三)叶该斯(R.M.Yarkas)之修订27

(四)赫林(J.P.Herring)之修订27

(五)斯丹福·推孟教授(Terman, L.M.Prof.of Stanford University)之修订28

1.1916年的修订28

2.1937年的修订28

3.1960年的修订28

六、比西量表在欧洲的修订29

七、比西量表在日本的修订30

八、比西量表在中国的修订30

第三节智力测验的扩展31

一、团体智力测验的编造31

二、非文字智力测验的编造32

三、特殊能力测验(性向测验)的编造33

四、兴趣测验的编订36

五、职业测验的编造36

第四节成就测验的演进37

一、美国学校考试方法的改进37

二、最早的量表38

三、最早的成就测验39

四、成就测验专著首次出版问世39

五、成就测验初期的发展39

六、促使成就测验继续发展的原因40

七、成就测验輓近的发展41

(一)教育商数的应用41

(二)努力商数或成业商数的应用41

(三)合科测验的编造41

(四)分科测验的编制41

(五)中学各科测验的编造42

(六)新法考试的倡行42

第五节人格测验的发展42

一、人格测验的先驱43

二、吴伟士(Woodworth)的个人事实表43

三、态度测验和兴趣测验43

四、气质测验和适应能力测验44

五、投射测验44

(一)罗夏墨迹测验44

(二)观图测验45

(三)联想测验45

(四)游戏与绘画测验46

六、情境测验46

七、人格测验发展的趋势46

(一)用统计分析法解释人格46

(二)发展在控制情境中的观察法47

(三)测量舆论47

(四)人格测验名称的商榷47

(五)人格测验所遭遇的难题47

第六节若干重要的文献48

一、有关测验的专门性刊物48

二、有关测验的重要书籍49

第七节测验发展的趋势53

一、关于测验的编制方面53

(一)测验内容与形式的扩展53

(二)对测验的编制持审慎的态度54

(三)改进测验所作的努力54

(四)发展各种特殊能力测验54

(五)投射测验的编制55

(六)实际情境测验的应用55

(七)教师自编测验的倡行55

二、关于测验的实施方面56

(一)普遍观察与个别研析兼筹并顾56

(二)测验工具的配合运用56

(三)评分机械化的要求56

(四)采用侧面图分数(Profile Scores)以显示个人能力间的差异57

(五)智力商数的计算,采用差数智商(deviation I.Q.)57

(六)求取常模的样本力求明显和确定57

(七)测验结果的是否正确和可靠,已从主观的评判,进步到应用统计方法加以征验58

第八节我国测验工作的推行58

一、我国测验工作的开始58

二、我国测验运动的高潮59

三、我国测验的继续发展60

四、我国测验工作的推广60

五、我国测验的复兴61

第三章测验的特性77

第一节正确性(Validity)77

一、正确性(效度)的意义77

(一)效度的解释77

(二)效度是特殊的,而非普遍的78

(三)效度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78

二、正确性的种类78

(一)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79

(二)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80

(三)同时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80

(四)构想效度(Construct Validtiy)81

三、考查正确性的方法82

(一)求测验结果与另一公认高效度的标准测验的相关82

(二)求测验结果与学生作业成绩的相关83

(三)观察每项测验题通过人数的百分比,是否随年龄或年级而增加83

(四)观察测验内部是否有一致性83

四、衡量正确性的标准(效标)83

(一)智力测验的效标84

(二)成就测验的效标84

(三)性向测验的效标84

(四)职业兴趣测验的效标84

(五)人格测验的效标84

五、增加正确性的条件84

(一)清晰陈述预悬的测量目标85

(二)尽量除去测验中不相关的因子85

(三)材料取样须能代表全体85

(四)重视表面效度85

六、正确系数的解释85

第二节可靠性(Reliability)86

一、可靠性(信度)的意义86

(一)信度的解释86

(二)信度和效度的区别87

二、考查可靠性的方法88

(一)重测验法(Retest method)88

(二)复份相关法(Equivalent-forms method)88

(三)折半法(Split half method)89

三、可靠系数的解释90

四、影响可靠性的因素91

(一)归因于测验的机会误差(Chance errors)91

(二)归因于测验本身的特性的差异91

五、测验材料取样的原理91

六、测验的长度与信度的关系92

第三节鉴别性(Discrimination or discriminative function)95

一、鉴别性的意义95

二、试题难度与成绩分配的关系95

三、测验难度的确定96

第四节客观性(objectivity)97

一、客观性的重要97

二、测验实施手续的客观化98

(一)测验施行的手续必须有划一的规定98

(二)标准答案简明确定99

(三)记分方法客观99

(四)避免外在环境的干扰99

(五)受试者身心状况的控制99

第五节比较性(Comparative)100

一、常模的解释100

二、常模的求法101

三、常模和标准的区别101

四、常模的种类101

(一)年龄常模(age Norm)102

(二)年级常模(grade Norm)102

五、常模的特性103

(一)常模的适用范围103

(二)常模并非永久不变的104

(三)不同的样本所建立的常模,具有不同的意义104

(四)常模的样本必须符合母体(Population)的条件104

第六节实用性(Usability)105

一、实用性的意义105

二、测验价值的评鉴106

三、实用性的条件107

(一)容易施行107

(二)计分方便108

(三)有复份可用108

(四)编排适当109

(五)费用低廉109

(六)测验时间的配合109

第七节测验的使用及其限制110

一、使用测验,必须与举行测验的目的相配合。110

二、各种测验的性质不同,必须依照它的特性,在它的限度以内妥善使用,才能发挥测验的效能。110

三、实施测验,必须严守「标准化」(Standartization)的程序。111

四、测验所得的结果,只是相近值,并非同一值。111

五、测验只能显示受试者在测验情境中的表现,不能显示他在别的情况下怎样表现,所以解释测验结果,必须配合其他资料作整体的观察。112

六、测验的工具尚未臻于精确的地步。112

七、测验并不直接增加教育的效率,测验只是手段,不是目的。113

八、测验不是教材,常模不是标准。113

第四章智力测验 (Intelligence test)118

第一节智力的性质118

一、智力的意义118

(一)生物学的观点118

(二)教育的观点119

(三)心理机能的观点119

(四)综合的观点119

(五)智力的定义120

二、智力的分析120

(一)二因说(the two-factor theory)120

(二)多因说(the mtulti-facor theory)121

(三)群因说(the group-factor theory)123

三、智力的发展125

(一)智力发展的速率125

(二)智力层次与发展的关系126

(三)智力发展的起讫问题126

第二节智力的测量128

一、智力测量的方法128

二、智力测验的内容129

(一)智力测验的内容,要能测量到各种智力的行为129

(二)智力测验的内容,必须包含多方面的测验组织,测量多方面的心理历程129

(三)智力测验的取材,必须和受试者的生活环境相一致。131

(四)智力测验的设计,须能测量能力不同的受试者,以便鉴别受试者的智力差别。132

三、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Non-intellecture factor)影响智力的表现问题132

第三节团体智力测验134

一、文字的团体智力测验134

(一)国民智慧测验(甲类)134

(二)修订欧迪思智力测验146

(三)普通分类测验150

(四)国民中学智力测验153

(五)中学智力测验155

二、非文字团体智力测验158

(一)国民智慧测验(乙类)158

(二)新非文字智力测验169

(三)瑞文氏非文字推理测验173

(四)非文字普通能力测验177

(五)萧孝嵘氏订正古氏儿童智力测验182

(六)葛氏非文字智力测验(量表二)210

(七)班达测验213

三、文字与非文字混合的团体智力测验217

(一)修订加州心理成熟测验第二种217

(二)教育部中等教育司主编智慧测验225

第四节个别智力测验229

一、文字与实作混合型的个别智力测验229

(一)比奈西蒙智慧量表第三次修订本229

(二)修订魏氏成人智力量表245

二、非文字的个别智力测验246

(一)萧孝嵘订正墨跋量表246

(二)品特纳柏特生动作测验247

第五节智力测验结果的解释247

一、智力年龄(mental age)249

(一)智力年龄的意义249

(二)智力年龄的求法249

(三)智力年龄的优点249

(四)智力年龄的缺点250

二、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251

(一)智力商数的意义251

(二)智力商数的求法251

(三)使用智商解释测验结果应注意事项252

(四)智商的分布253

(五)智商的稳定性问题256

三、百分位数(Percentile scores)257

(一)百分位数的意义257

(二)百分位数的优点258

(三)百分位数的缺点258

四、标准分数(Standard scores)259

(一)Z分数259

(二)T分数260

1.T分数的意义260

2.T分数的求法261

3.T分数的优点和缺点263

(三)标准九分(Stanine)263

(四)差数智商(deviation I.Q.)264

五、预期表(Expectancy table)264

六、剖面图(Profile)266

第六节智力测验结果的应用268

一、智力测验结果的应用必须审慎268

二、应用智力测验的结果作为教育辅导的依据269

(一)智力超常学生的辅导269

(二)智能不足学生的辅导269

(三)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实施能力分组269

(四)诊断问题儿童270

(五)考查学生是否努力270

(六)其他271

三、应用智力测验的结果提供学生就业辅导的参考271

第五章性向测验(Aptitude test)277

第一节 性向的解释277

第二节 性向测验的性质279

第三节综合性向测验284

一、区分性向测验284

二、多元性向测验291

三、佛氏性向分类测验295

四、罗氏职业性向测验300

五、普通性向测验303

第四节特殊性向测验306

一、文书性向测验306

(一)文书性向的性质306

(二)文书性向测验举例307

1.我国编订的文书性向测验307

2.美国心理公司发行的普通文书测验307

3.明尼苏达文书测验308

二、机械性向测验308

(一)机械性向的测量308

(二)机械性向测验举例309

1.我国机械性向测验309

(1)程法泌氏编订艺徒机械能力测验309

(2)机械理解测验310

(3)我国新近编订的机械性向测验312

2.明尼苏达空间关系测验312

3.班纳特机械理解测验312

三、美术性向测验313

(一)美术性向的评估313

(二)美术性向测验举例314

1.我国美术性向测验314

苏英奇、张淑美美术性向测验(甲类)314

2.米雅的艺术鉴赏测验314

3.格雷夫的图形评鉴测验315

4.洪恩的艺术性向量表316

四、音乐性向测验317

(一)音乐性向的测量317

(二)音乐性向测验举例318

1.美国西沙氏音乐才能测验318

2.英国维因的音乐智力标准测验319

3.卫司律的音乐性向测验319

五、其他各种特殊性向测验320

(一)感觉能力测验320

(二)心动能力的测量320

(三)各种专业性向测验320

第六章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326

第一节成就测验的性质326

一、成就测验的意义326

二、成就测验的功能326

三、成就测验的限制327

四、成就测验的应用328

第二节综合成就测验329

一、斯丹佛成就测验329

二、加州成就测验330

三、教育进步效果测验330

第三节分科成就测验331

一、分科成就测验的用处331

二、分科成就测验的种类331

三、分科成就测验的资料332

第四节国语文测验333

一、单字测验333

(一)单字测验的目的333

(二)单字测验举例333

陈鹤琴氏小学默字测验333

(三)单字测验的方法335

1.回忆法335

2.联想法335

3.取样法335

二、阅读测验335

(一)默读测验的目的335

(二)默读测验举例335

艾伟、杨清编小学国语默读诊断测验335

(三)默读能力测验的方法339

1.测量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339

(1)选择图画法339

(2)辨别正误法339

(3)回答问题法339

(4)标明要旨法340

(5)预料后果法340

(6)排列次序法341

(7)体味神情法341

(8)玩味含意法342

(9)删除赘字法342

2.测量阅读速率的方342

(1)数字法342

(2)计时法343

(3)划记法343

(4)消字法343

(5)照相法343

三、语句测验343

(一)语句测验的目的343

(二)词语解释的测验方法343

1.是非法344

2.填充法344

3.察同法344

4.辨异法345

5.替换法345

6.排列法345

7.配合法346

8.分类法346

9.比例法347

10.归纳法348

11.选择法348

四、注音测验349

(一)注音测验的目的349

(二)注音测验举例349

1.祁致贤编注音符号诊断测验349

2.林天明编国语注音符号诊断测验350

五、标点符号测验353

(一)标点符号测验的目的353

(二)标点符号测验的举例353

六、作文测验353

(一)作文能力测量的困难353

(二)作文能力测验的方法354

1.作文基本能力测验法354

2.多段短文写评法355

3.作文量表法355

4.作文评定量表法355

(三)作文测验举例355

1.中华儿童教育社编作文基本测验355

2.程法泌指导林天明编多段短文写作测验(量表甲)357

3.唐守谦编作文量表363

4.作文评定量表365

七、书法测验366

(一)书法测验的目的366

(二)书法测验举例366

孙邦正编书法量表366

八、说话测验370

(一)说话能力测量的重要370

(二)说话测验的方法370

1.词语复述法370

2.问句对答法371

3.字量统计法371

4.速度测定法373

5.复述内容法373

6.品质评判法374

7.习惯检查法376

九、国文成就测验376

(一)国文成就测验的编制376

(二)国文成就测验的内容376

第五节算术测验378

一、准备测验378

(一)测验目的378

(二)测验方法378

(三)测验举例:卜雷克(L.J.Bruecker)编算术准备测验378

二、成就测验382

(一)测验目的382

(二)测验方法382

(三)测验举例382

1.小学算术成就测验382

2.数学成就测验382

三、诊断测验383

(一)测验目的383

(二)测验方法383

(三)测验举例:算术四则诊断测验383

四、练习测验386

(一)测验目的386

(二)测验功能386

(三)测验内容386

(四)测验举例387

1.算术计算练习测验387

2.算术阅读练习测验390

3.算术推理练习测验390

第六节常识测验391

一、常识测验的内容391

二、常识测验的种类392

三、常识测验的命题技术393

四、常识测验的资料403

五、常识测验404

(一)常识成绩测验404

(二)常识调查测验405

六、社会测验406

(一)社会测验的种类406

(二)社会测验的编造406

(三)综合性社会测验407

(四)分科社会测验408

七、自然测验410

(一)自然测验的内容410

(二)自然测验举例410

第七节艺能科测验423

一、艺能科测验编造的困难423

二、艺能科测验方法举例423

第八节学习习惯与态度测验427

一、学习习惯测验427

二、学习态度测验429

三、修订包何二氏学习习惯与态度问卷433

第九节成就测验结果的解释434

一、百分等级434

二、年级常模435

三、教育年龄436

四、教育商数437

五、成就商数437

六、标准分数439

(一)T分数439

(二)B分数440

(三)C分数441

(四)F分数442

第七章人格测验(Personality test)447

第一节人格和人格测量447

一、人格的意义447

二、人格测量的困难449

三、人格测量的方法449

(一)自陈测验450

(二)评定量表450

(三)投射测验450

(四)情境测验450

第二节自陈测验(Self report inventories)451

一、自陈测验的种类451

二、少年人格测验452

三、塞士通性格测验454

四、孟氏行为困扰调查表456

五、国民中学人格测验459

六、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460

七、卡台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461

八、自陈测验的实施463

第三节评定量表(Rating Scales)466

一、评定量表的性质466

二、勒氏品质评定量表467

三、底特律儿童行为适应量表472

四、卜氏儿童社会行为量表475

五、猜人测验478

六、评定量表的应用479

第四节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s)483

一、投射测验的原理483

二、投射测验的种类484

三、罗夏赫墨迹测验486

四、主题统觉测验489

五、画树测验491

六、洛特未完成的语句测验494

七、投射测验的检讨495

第五节情境测验(Situational tests)498

一、情境测验的种类498

二、社会距离量表499

三、社会关系图解法501

四、萧氏订正哈梅调整测验505

五、情境测验的运用510

第六节应用人格则验的几个实际问题511

一、人格测验的效度和信度问题512

二、人格问卷上的题目设计和情境涵义问题513

三、受试者的反应态度问题514

四、人格测验分数的解释问题515

五、结论516

第八章教师自编测验524

第一节 教学考查的正确方向524

第二节 新法考试和论文式考试的比较526

第三节新法考试529

一、新法考试的兴起529

二、新法考试试题的种类529

三、新法考试的优点529

四、新法考试的检讨与改进531

(一)命题方面531

(二)评分方面534

五、新法考试各式试题的形式,特性,及命题要则537

(一)是非法538

1.是非法的形式538

2.是非法的特性539

3.是非法的命题要则540

(二)选择法542

1.选择法的形式542

2.选择法的计分544

3.选择法的特性545

4.选择法的命题要则546

(三)配合法553

1.配合法的形式553

2.配合法的特性554

3.配合法的命题要则555

(四)顺序法557

1.顺序法的形式557

2.顺序法的特性559

3.顺序法的命题要则559

(五)填充法560

1.填充法的形式560

2.填充法的特性561

3.填充法的命题要则562

(六)简答法564

1.简答法的形式564

2.简答法的特性564

3.简答法的命题要则565

(七)其他各种方法566

1.图解法566

2.联想法566

3.目录法567

4.订正法567

5.辨认法568

六、新法考试试题编造的程序568

(一)计划568

(二)制题569

(三)检讨570

七、新法考试的实施570

(一)考试前571

(二)考试时571

(三)考试后572

八、新法考试试卷的评阅572

(一)长条式572

(二)圆孔式573

第四节论文式考试578

一、论文式考试的功能578

二、论文式试题的类型579

三、论文式考试的检讨与改进582

(一)命题方面582

(二)评分方面585

四、参加论文式考试前应有的训练589

1987《心理及教育测验的理论与方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元龄编著 1987 大中国图书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心理及教育测验实施法(1984 PDF版)
心理及教育测验实施法
1984 北京:中华书局
心理与教育测量(民国24.11 PDF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
民国24.11 商务印书馆
心理与教育测验及统计( PDF版)
心理与教育测验及统计
传统书局
心理与教育测量  下( PDF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 下
北京:商务印书馆
心理与教育测量  上( PDF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 上
北京:商务印书馆
心理与测验( PDF版)
心理与测验
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1997 PDF版)
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
1997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学用书  心理与教育测验及统计(1982 PDF版)
大学用书 心理与教育测验及统计
1982 正光书局有限公司
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994 PDF版)
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994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1987 PDF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
198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测验法(1988 PDF版)
心理测验法
1988 北京:科学出版社
学校心理教育理论与方法(1995 PDF版)
学校心理教育理论与方法
1995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验及统计  大学用书(1982 PDF版)
心理与教育测验及统计 大学用书
1982 正光书局有限公司
大学丛书  心理与教育测验(1983 PDF版)
大学丛书 心理与教育测验
1983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心理及教育测验的理论与方法(1984 PDF版)
心理及教育测验的理论与方法
1984 大中国图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