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劳动计划管理》求取 ⇩

前言1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人口和劳动计划的意义和任务1

人口和劳动计划管理的意义1

人口和劳动计划管理的基本任务6

第二节 人口和劳动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8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8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10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11

切实贯彻物质利益原则13

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15

第二章 人口生产的发展速度17

第一节 确定人口生产发展速度的意义17

人口发展速度是人口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17

人口发展速度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18

第二节 决定人口生产发展速度的根本因素21

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决定人口生产速度21

人口再生产类型22

第三节 影响人口生产发展速度的具体因素25

影响出生率的因素25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26

影响死亡率的因素28

第四节 人口生产的内在增长30

研究人口生产内在增长的意义30

人口再生产率31

平均世代间隔33

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34

第三章 人口生产的比例关系36

第一节 两种生产比例关系的地位36

最高层次的比例关系36

决定两种生产内部结构的主要因素37

对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制约作用37

第二节 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38

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比例关系的地位39

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的比例关系40

影响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比例的因素41

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比例变动的趋势43

第三节 劳动力生产与物质生产的比例关系44

劳动力生产与生产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44

非生产领域对劳动力的需要量46

有机构成对劳动力需要量的影响48

第四节 人口生产与国民收入生产的比例关系49

人口增长与消费基金增长的比例关系49

人口增长与积累基金增长的比例关系50

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关系52

研究人口生产结构的意义54

第五节 人口生产结构54

影响人口生产结构的因素55

人口年量结构态势57

合理的人口生产结构的标准60

第四章 人口计划的编制62

第一节 人口计划的地位62

人口计划的地位62

实行人口计划管理的条件63

我国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64

人口生产的特点67

第二节 人口计划的特点67

人口计划的特点68

第三节 人口计划的制订方法70

人口预测是编制人口计划的基础70

长期人口计划的制订71

短期人口计划的制订73

第四节 人口计划的主要指标74

正式下达的计划指标74

非正式下达的计划指标76

其他计划指标77

人口预测的作用80

第五章 人口预测80

第一节 人口预测的作用和依据80

人口预测的依据81

人口预测的条件82

第二节 人口预测的方法(上)85

直接推算法85

分要素推算法86

出生人数的预测87

第三节 人口预测的方法(下)104

死亡人数的预测104

迁移人数的预测105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108

第六章 劳动生产率计划108

第一节 劳动生产率计划的地位与作用108

劳动生产率计划的地位110

第二节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11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111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13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计划的编制120

劳动生产率计划的指标120

编制劳动生产率计划的方法123

第一节 核算社会劳动力资源128

核算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意义128

第七章 社会劳动力计划128

核算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方法129

第二节 社会劳动力分配比例132

社会劳动力分配比例的依据132

农业和工业之间劳动力的分配比例133

工业、农业同建筑业之间劳动力的分配比例137

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劳动力的分配比例138

各地区之间劳动力的分配比例144

第三节 统筹安排劳动就业145

统筹安排劳动就业的意义145

统筹安排劳动就业的途径149

第八章 职工人数计划155

第一节 职工人数计划的范围与指标155

职工人数计划的范围155

职工人数计划的指标156

第二节 职工人数计划的编制156

确定计划期职工需要量156

职工的补充需要量与补充来源之间的平衡160

第三节 加强劳动定额工作164

劳动定额的性质与作用164

制定劳动定额的原则与方法167

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现行的用工制度171

第四节 用工制度的改革171

改革我国现行用工制度172

第九章 专门人才计划177

第一节 专门人才计划的地位与特点177

专门人才计划的重要地位177

专门人才计划的特点179

专门人才投资经济效益指标180

第二节 专门人才计划中的综合平衡工作182

专门人才的培养同经济建设之间的平衡182

专门人才的培养同学生来源之间的平衡185

专门人才的培养同师资来源之间的平衡185

专门人才培养中的内部比例关系186

第三节 专门人才计划的内容187

专门人才需要量计划的确定187

专门人才计划的指标188

专门人才的分配计划190

第四节 专门人才的合理流动191

专门人才合理流动的必然性191

专门人才合理流动的形式194

第十章 工资总额计划197

第一节 工资总额计划的地位197

社会主义工资的实质197

工资总额的构成199

工资总额计划的地位200

第二节 工资总额计划的编制201

编制工资总额计划的准备工作203

确定计划期工资总额的需要量204

工资总额计划的平衡工作207

第三节 改革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制度210

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制度的近期改革方案210

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制度改革的长远方案213

第十一章 平均工资计划216

第一节 编制平均工资计划的意义216

编制平均工资计划的意义216

确定职工平均工资计划的方法217

第二节 确定平均工资的具体根据218

考虑职工平均劳动消耗量的变动情况219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提高速度相适应220

考虑农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长情况227

同消费品零售价格和生活服务价格的变动相适应230

要考虑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的增长情况231

第三节 职工起点工资232

决定职工起点工资质的规定性因素232

决定职工起点工资量的规定性因素236

第一节 确定工资关系的根据238

确定工资关系的主要根据是劳动差别238

第十二章 工资关系(工资差别)238

规定工资关系也要适应考虑某些政治经济因素243

第二节 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关系245

正确确定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工资关系的意义和根据246

规定体、脑力劳动者工资关系应该注意的问题249

第三节 领导干部同一般职工的工资关系250

正确规定领导干部同一般职工工资关系的意义和依据250

正确规定领导干部同一般职工工资关系在工资制度上应考虑的问题252

第四节 地区间的工资关系254

确定地区工资关系应考虑的因素254

我国工资区划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设想256

原有工资等级制度的主要内容259

第十三章 工资制度259

第一节 我国原有工资制度的基本内容259

职工的升级制度265

计时工资267

计件工资268

奖金273

津贴275

第二节 工资制度的改革277

我国原有工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277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改革278

企业工资等级制度和工资形式的改革284

正确处理工资与物价的关系288

1987《人口和劳动计划管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远敦等编 1987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教育计划和管理(1985 PDF版)
教育计划和管理
1985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计划生育和人口理论(1979 PDF版)
计划生育和人口理论
1979
人口劳动计划管理讲义  试用教材(1981 PDF版)
人口劳动计划管理讲义 试用教材
1981
外国劳动法和劳动行政管理(1990 PDF版)
外国劳动法和劳动行政管理
1990 中国劳动出版社
劳动管理(1993 PDF版)
劳动管理
1993 北京:宇航出版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1995 PDF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1995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全面计划管理和目标管理(1985 PDF版)
全面计划管理和目标管理
1985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劳动计划与统计(1991 PDF版)
劳动计划与统计
1991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劳动人事管理计算机应用(1996 PDF版)
劳动人事管理计算机应用
1996 中国劳动出版社
劳动计划与统计(1991 PDF版)
劳动计划与统计
1991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劳动人事管理学(1995 PDF版)
劳动人事管理学
1995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劳动管理(1987 PDF版)
劳动管理
1987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煤炭工业劳动统计学(1992 PDF版)
煤炭工业劳动统计学
1992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企业劳动人事管理(1994 PDF版)
企业劳动人事管理
1994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企业劳动人事管理(1990 PDF版)
企业劳动人事管理
1990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