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手册》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基础1

1.1电化学概论1

1.1.1电解1

1.1.2离子的迁移3

1.1.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6

1.1.4活度与活度系数8

1.1.5电池的理论电动势及理论分解电压9

1.1.6电极的平衡电位12

1.1.7界面电化学15

1.1.8极化17

1.1.9过电压18

1.1.10放电化学23

1.1.11电化学测定法25

1.2电化学常数35

1.2.1电化当量35

1.2.2标准电极电位36

1.2.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阻)45

1.2.4活度系数52

1.3电池概论52

1.3.1构成电池的必要条件52

1.3.2实际使用的电池54

1.3.3电池的反应60

1.3.4电池的效率66

1.3.5各种实际使用的电池及其展望68

1.3.6电池反应机理的判断方法及其意义79

1.3.7未来电池的研制方向93

第二章 一次电池(原电池)94

2.1一次电池总论94

2.1.1定义94

2.1.2一次电池的历史94

2.1.3种类与用途108

2.1.4一次电池工业的现状116

2.1.5电池的结构与改进122

2.1.6一次电池电解液123

2.1.7起电反应及端电压135

2.1.8容量的判断和限度141

2.1.10自放电及容量142

2.1.9极化作用与去极作用142

2.1.11一次电池的温度特性143

2.1.12一次电池试验法148

2.1.13一次电池充电的可能性155

2.2干电池159

2.2.1锰干电池159

2.2.2碱锰电池194

2.2.3汞电池208

2.2.4空气干电池221

2.3空气湿电池223

2.3.1历史223

2.3.2种类与构造224

2.3.3电池零部件的必要条件230

2.3.4空气湿电池的理论233

2.3.5特性236

2.3.6空气湿电池的制造法239

2.3.7空气湿电池的用途240

2.3.8空气湿电池今后的发展动向240

2.4其它一次电池242

2.4.1密闭型氧化银电池242

2.4.2氯化银电池243

2.4.3各种海水电池246

2.4.4镁干电池249

2.4.5非水电解质电池250

2.5标准电池254

2.5.1用途和历史254

2.5.2韦斯顿电池(镉标准电池)255

2.5.4材料分论256

2.5.3电压单位256

2.5.5电动势的温度式258

2.5.6滞后现象259

2.5.7电解液的酸度260

2.5.8重水的影响261

2.5.9杂质的影响261

2.5.10光及放射线的影响262

2.5.11内阻262

2.5.12充放电的影响262

2.5.13姿势的影响263

2.5.14机械振动及冲击的影响264

2.5.15外加超声波及交流电压的影响264

2.5.17性能判断和试验265

2.5.16变型镉电池265

第三章 二次电池(蓄电池)267

3.1二次电池总论267

3.1.1蓄电池的历史267

3.1.2蓄电池的种类和用途268

3.1.3蓄电池工业的现状269

3.1.4各种蓄电池的比较269

3.1.5一些主要蓄电池目前的发展情况272

3.1.6新型的高比能量蓄电池的研究274

3.2铅蓄电池275

3.2.1铅蓄电池的构成和材料275

3.2.2铅蓄电池的制造289

3.2.3铅蓄电池的特性299

3.2.4铅蓄电池的试验方法320

3.2.5铅蓄电池的使用方法327

3.2.6铅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措施331

3.2.7铅蓄电池的应用336

3.3碱性蓄电池345

3.3.1碱性蓄电池概述345

3.3.2开放型碱生蓄电池354

3.3.3密闭型镍-镉蓄电池376

3.3.4氧化银蓄电池386

3.3.5空气-锌蓄电池410

3.3.6充电式碱性锰电池423

3.4新型电池(以有机溶剂、熔融盐、固体电解质为电解质的新型电池)429

参考文献458

1987《电池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吉泽四郎主编;杨玉伟,郭津生译 1987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