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近年发现的右旋糖酐酶产生菌及相关酶学性质》

《表1 近年发现的右旋糖酐酶产生菌及相关酶学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右旋糖酐酶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近年来,越来越多右旋糖酐酶产生菌和酶被发现,其中不乏性能优异的右旋糖酐酶(表1)。相当一部分右旋糖酐酶产生菌是霉菌,但霉菌菌株普遍存在产酶活性低的缺点。右旋糖酐酶常用于食品及药物行业,除了部分霉菌已经通过食药认证,绝大部分霉菌发酵酶液因可能含有抗生素或有害代谢物而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已经有可观的人力物力在寻找细菌替代霉菌生产右旋糖酐酶。有研究人员把目光转向了海洋细菌,并认为由这些细菌生产的酶制剂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最适反应温度,以及更有实际意义的酶活水平[11-14]。有研究显示,由于缺乏相关水解酶,右旋糖酐在小肠中一般不被消化降解;但在大肠中,由于乳酸菌(Lactohacillus sp.)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sp.)等益生菌的存在而容易被消化[20-21]。而其水解产物——低聚右旋糖酐或低聚异麦芽糖则有促进益生菌生长和增殖的作用[22]。有研究人员在人类粪便分离出多种右旋糖酐酶产生菌[19],这些微生物及所产生的酶可能更适应人体肠道环境,为右旋糖酐酶在人体应用提供一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