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各高校手语翻译或特殊教育 (手语翻译方向) 主要专业课程一览表[6][7][9][10]》

《表1 各高校手语翻译或特殊教育 (手语翻译方向) 主要专业课程一览表[6][7][9][10]》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校手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目前我国手语翻译人才主要由两个专业共同培养,手语翻译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手语翻译方向),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指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限选课、部分专业任选课、专业方向课)可分为以下四类(详见表1):一为语言类课程,每所高校一般开设4—9门,按开设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中国手语、自然手语(或聋人自然手语)、语言学概论、手语语言学入门、中国手语研究、现代汉语等。各高校此类课程的开设最为一致,五所高校均开设中国手语、自然手语,有四所高校开设语言学概论,三所高校开设手语语言学入门、中国手语研究、现代汉语;二是翻译类课程,一般开设2—7门,包括手语翻译概论、手语翻译技术研究、手语沟通与翻译技巧、聋人沟通技巧、手语同步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手语口译、交替传译、同步传译、新闻翻译、教育翻译、会议翻译、司法翻译等,仅“手语翻译概论”课程出现频率较高,有四所高校同时开设,其余课程的设置在不同高校间存在较大差异;三是教育类课程,除一所高校未开设此类课程外,其余四所均有开设,开设数量为2—25门。不仅培养方向为特殊教育专业(手语翻译方向)的两所高校开设了此类课程,在培养方向为手语翻译专业的三所高校中,也有两所在专业主要课程中开设了2—8门此类课程。出现频率较高的课程依次为普通心理学(或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四所)、教育听力学(或听力学基础,三所)、特殊教育概论(三所)、聋校(或特殊学校各类)教学法(三所),其余课程包括教育学、发展心理学、中外教育史、医学基础、早期干预、个别化教育计划、特殊儿童游戏教学法、教育统计与测量等;四是聋人学类课程,所谓聋人学类课程,包含聋人历史、聋人文化、聋人社会、聋人心理、聋人的法律权力等一系列内容,[8]聋人学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翻译者能否将沟通内容以聋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各高校一般设置2—6门此类课程,且开设课程重复率较高。四所高校开设聋人文化(或合并聋人历史、聋人心理健康)、残疾人社会工作(或称残疾人工作知识、残疾人社会学),三所高校开设聋人与社会,其余课程包括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聋人心理与教育、聋人心理学、聋人心理健康指导、残疾人政策与法规、聋人教育史、社会工作方法。综上,各高校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中,语言类课程的开设最为一致,翻译类与聋人学类课程开设较少,不同高校间教育类课程开设比重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