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课下自主学习、课堂卷入程度及师生互动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表3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课下自主学习、课堂卷入程度及师生互动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课程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本研究采用序次Logistic回归逐步递增自变量,并基于每个因变量建立多个模型;由于篇幅限制,本研究在表3与表4中仅展示了每个因变量有代表性的模型。

首先,在控制了院校环境变量、学术志趣变量、课程学习经历变量及其他个体特征变量后,城乡变量对课程学习参与度各个维度均无显著影响,民族、生源地变量对个别课程学习参与度维度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在生生互动方面的表现差于汉族学生;相比于来自东部地区的学生,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情况较差,而来自中部地区的学生相比于来自东部地区的学生则有着更高的课程认知内驱力。其次,性别是显著影响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的因素。在加入所有自变量后,女生有更高一级的课下自主学习表现的发生比是男生的1.61倍(e0.40)(见表3中的模型2) 。此外,在同辈互动学习方面,女生相比于男生有更频繁的同辈互动。但是在课程卷入方面,男生有更高的卷入程度。再次,在控制了其他个体特征变量以及院校环境变量后,父母亲学历对本科生的课堂卷入、师生互动、课程认知内驱力产生显著影响,父母亲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在以上三个维度中的表现更好。但是,随着专业志趣变量和课程经历变量的加入,这种差异变得不再显著(见表3中的模型4,表4中的模型6)。最后,仅控制个体特征变量与院校环境变量时,相比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大一新生的课堂卷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课程认知内驱力较低;加入专业志趣与课程经历变量后,大一新生与中高年级的学生仅在师生互动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