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范式转型的特征概括》

《表2 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范式转型的特征概括》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制于经济发展的重任和教育制度的僵化束缚,学者在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较为缓慢。在具体的实践中,为解决教育管理理论匮乏的问题,学者以翻译国外管理理论、教育管理理论为基础,出版了学校管理和教育管理学的书籍。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间,建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采用的是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管理理论和思辨式的系统研究方式。通过吸收国外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理论来系统建构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的方法一直持续[2]。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才有了真正的发展,教育管理理论才有了生存的沃土,在构建教育管理学的新阶段,研究者主要采用的研究范式为思辨式的“学科体系”和“学科中心”逻辑。随着教育工作的情境、对象、环境日益复杂,我国一些独特的教育管理现象,因教育管理理论来源的绝对国际化,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是被忽视。直到如今,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界也没有符合规范的概念或语意去描述它、定义它,而这些正是最具价值的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基础。从学科发展的思维考虑,我国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的“理论范式”,但比较欣慰的是不少学者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对教育管理的研究方法有了明显的转型,采用更为多元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形成了较为可靠的研究结论。历经70年的发展,概括而言,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范式转型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哲学思辨范式转向对实践的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始成为主流,第二层次是由关注“学科体系”建构为中心走向以“问题”为中心,第三层次是从二元对立思维向多元融合方向发展,并且兼顾教育管理价值等反思。(如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