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高职学生发展的分析维度》

《表1 高职学生发展的分析维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高职衔接模式下学生发展差异研究——基于北京市试点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评估试点项目的初步效果和教学质量,课题组采用目前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影响较为广泛的学生发展理论进行分析。这一理论流派以阿斯汀(Astin)的“学生投入理论”、[4]帕斯卡瑞拉(Pascarella)的“学生变革评估模型”、[5]汀托(Tinto)“学生融入模型”、[6](P15-42)库(Kuh)的“学生发展影响因素模型”[7](P1-16)等观点为典型代表。概括而言,西方学者们试图从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等角度探讨学校环境与条件、学生个体背景与特征以及学生学习参与和努力等因素对学生学习与发展质量的影响。在国外理论的影响下,国内学者纷纷建构本土化的学生发展理论来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要素和个人特征要素对学生学业成就及能力发展的影响。[8-9]在此基础上,借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大学生发展研究”分析框架,[10]并结合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予以调整,形成了“高职学生发展”的分析框架(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