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路径举隅——以《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游褒禅山记》为例》

《表1: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路径举隅——以《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游褒禅山记》为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路径举隅——以《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游褒禅山记》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三个弟子的志向如此,夫子的志向呢?春秋之末,天下大乱,孔子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孔子在当时得不到重用,想要入仕但始终不能如愿,最终选择潜心教育,传续斯文。他心中怀有遗憾啊。最终只能将这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藏之于身。所以本篇是《论语》中最优美浪漫的一段诗化描写,夫子一生之志,不过是希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可叹他夙愿未尽。从这诗一样的语言背后,我们也许可以窥见他的义无反顾,他的无奈,他一天也没有真正去落实过他的憧憬,他舍弃了清高与优雅,以卑微的姿态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中,试图用老迈的身躯挡住滔滔的江水。而这一切的理由,也许只是出于一种悲悯与责任感。他背负了整个时代的理想与现实。他一生都在做一件明知不可为的事,这是最自然简单,也最坎坷艰难的选择,这种选择也给了后人无尽的思想资源。至于曾一段,又是一段公案,本文就不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