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在不同学科虚拟现实技术促进作用的差异分析》

《表4 在不同学科虚拟现实技术促进作用的差异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虚拟现实技术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基于59项实验或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形式多样,不同学科都试图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各学科的效应值均大于0,合并效应值Z=5.09 (p<0.01),说明虚拟现实技术对不同学科的学习绩效均有正向提升作用。根据表4统计结果,各学科最终的效应值大小依次是地球科学类(g=2.259,p>0.05)、材料与工程类(g=1.718,p<0.01)、数理科学类(g=1.010,p<0.01)、信息科学类(g=1.005,p>0.05)、人文语言类(g=0.554,p<0.01)和生命医学类(g=0.265,p>0.05)。影响最高的是传统的理工科专业(地球科学类、材料工程类、数理科学类和信息科学类等);对地球科学类、信息科学类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可能因为这两类专业样本数较小。与我们的认知相反,虚拟现实技术虽然大量应用于生命医学类(生物、医学和护理等)学科,但不少研究针对医学护理类专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应用效果相对较差且不显著,表明医学护理类专业不太适合在虚拟仿真环境中学习,或虚拟现实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适应这类学科。除此之外,虚拟现实技术对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绩效提升也有较好效果,达到了中等效应。总体上,从组间效应检验结果来看,QB=9.69 (p>0.05),虚拟现实技术对不同学科学习绩效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对不同学科类别都有适用性,但影响效果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