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多元主体评价成绩Pearson相关性》

《表1 多元主体评价成绩Pearson相关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多元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构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总体上三个主体评价成绩呈现正相关,但相关程度不高,表明不同评价主体由于自身的特点而对教师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关注点不同,其评价结果差异性大。表1结果显示,学生和同行评价一致性较高,原因是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有着长期且直接的感受,对教师素养、课堂感染力、人格魅力比较了解,而同行之间在长期共事过程中,对各个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人格特征也有较深了解。因此,学生和同行对授课教师评价的稳定性较强,平时表现优秀的教师容易获得学生和同行的认可,表现较差的教师也难逃学生和同行的法眼,促进了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督导和同行评价相关程度处于中间,督导与同行同为高校教师,职业相同,对课堂教学评价都具有比较专业的能力,对优秀课堂具有相对一致的评价标准。而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的结果差异较大,源于督导和学生对优秀课堂、优秀教师的标准把握不同,督导只是通过一两次对授课教师课堂情况进行观摩听课,对教师缺乏长期的了解,虽然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一堂课中有一定的展现,但有时一堂课的授课情况并不能代表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一位优秀的教师会因临场发挥不稳而受到督导差评,而平时不负责任的教师,可能会因督导在场而表现出异常负责任的态度而受到好评。且教师的人格特性在一堂课中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来,而人格特性是学生对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同行评价成绩分别是上课学生或多位同行对其评价成绩的均值,代表一个集体对授课教师的评价,评价结果较为稳定;而督导由于人力限制,其评价成绩往往来自一位或少数几位督导,使得教师评分受督导个人偏好的影响较大,导致督导评价成绩稳定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