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农转非机会与途径的影响因素》

《表2 农转非机会与途径的影响因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户籍转换、所有制分割与城镇居民收入分层——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是t值,*、**、***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表中仅第八列涉及变量“改革初期”和“改革后期”,其余列的变量均为“年龄”和“年龄2”

农村劳动者能否实现农转非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Mlogit模型综合考察了劳动者个人特征、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农转非机会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时期实现农转非的群体受这些因素影响的差异。从表2的回归结果来看,教育对城镇户籍的获取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村劳动者实现户籍转换的机会越大。同时,自致型农转非群体受教育水平的影响较外致型农转非更大,而在户籍改革后期实现农转非的劳动者中教育对农转非机会的影响较改革以前及改革初期有所减弱。其原因可能在于,随着户籍改革的推进,实现户籍转换的途径日益多元化,以教育为标准的限制条件逐渐放开,这一筛选标准的影响也日益弱化。年龄对农转非的影响呈现倒U形变化。男性更可能通过竞争性途径实现农转非,其原因可能是受长期以来“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女性在教育等资源获取方面存在明显劣势,难以通过竞争机制实现农转非。但是,随着户籍改革的推进,通过竞争机制途径实现农转非的男性优势也在逐渐弱化,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男女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已无差异。女性通过非竞争机制实现户籍转换的概率更大,因为“婚姻”途径是女性实现农转非的特殊通道。劳动者拥有党员身份对通过竞争机制或非竞争机制实现农转非的机会均有正向影响,且户籍改革以前的边际影响要大于户籍改革初期,而户籍改革后期已无显著影响。从家庭背景变量来看,父亲受教育年限和拥有党员身份对劳动者获得城镇户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家庭背景对劳动者农转非机会的影响随着户籍改革的推进逐渐弱化。从农转非途径的影响因素来看,(3)不同时期的农转非途径存在差异,相对于户籍改革以前,户籍改革初期和后期通过竞争机制实现农转非的可能性更小。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劳动者通过竞争机制实现农转非的可能性越大,男性、党员、已婚劳动者通过竞争机制实现户籍转换的概率较大,父亲受教育水平高的劳动者通过竞争机制实现农转非的概率也较大,而父亲是否拥有党员身份对劳动者通过何种途径获得城镇户籍并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