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德国媒介素养的概念及主要维度》

《表1 德国媒介素养的概念及主要维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德国教师媒介素养发展的概况与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维护传统文化、保护精英文化及减少大众抵御媒介的负面影响,20世纪30年英国最早提出并倡导媒介素养教育。早期人们对媒介素养概念的理解为:对各种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这种概念较为狭隘。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把媒介素养定位为:“接近、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信息的能力”。[1]但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介”和“素养”的概念和范围都有了更深更广的发展。德国媒介素养研究的鼻祖Dieter Baacke认为应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重新定义媒介素养,内容也应随之及时更新。在1998年,他提出从四个维度关注和研究媒介素养:媒介评论(Medienkritik)、媒介研究(Medienkunde)、媒介应用(Mediennutzung)和媒介设计(Mediengestaltung)。这四个维度较为全面地诠释了信息技术时代媒介素养的内涵,并为其他学者研究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如具有代表性的学者Aufenanger从认知、道德、社会、情感、审美和行动五个方面全方位分析了媒介素养的内涵。Tulodzieki将媒介素养划分为:有效地选择和使用媒介产品;独立制作和处理媒介信息;理解和评价媒体设计;认识和评价媒体的影响以及分析掌握媒介产品制作和传播的条件五个方面(见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