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中外学习者人工词输入频次与习得成绩》

《表1:中外学习者人工词输入频次与习得成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外英语学习者拼音文字字形习得频率效应对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Freq=频率;CL=中国学习者;FL=外国学习者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频率效应在中外学习者的靶词习得中存在跨语言的普适性。这一结果为认知语言学基于使用(usage-based)的语言习得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也回答了本研究的第二个问题。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语言习得机制与其他认知能力具有共性。刘正光(2009)提出,学习者语言的形成是点滴积累的结果,是通过对具体项目的反复接触,逐渐积累而形成的,是学习者对外部世界体验的结果。从本实验的结果看,虽然中外学习者由于其社会文化背景和其母语类别差异,导致了其词汇习得频率效应差异,但就语言习得机制而言,中外学习者存在着共性。靶词习得率高的原因是学习者对靶词有了充分的接触,把握了其概率信息,并将概率信息进行抽象和归纳。因此,语言习得中的输入频率便成了语言习得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这也说明,人脑中并不存在Chomsky所说的独立的语言习得机制;语言习得和其他认知过程并无两样,由同一认知机制加工处理;语言是学来的,而不是来自人脑的先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