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哈佛大学2018年前后通识教育课程对比》

《表1:哈佛大学2018年前后通识教育课程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核心课程兼容分布选修课程制实施几年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通识教育课程没有复审制度,课程数量逐年膨胀,管理人员难以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八大类课程中各个学科互不相干,学科之间的融合和统筹不佳,通识教育统领性原则和理念难以践行。不同院系参与度深浅不一,课程数量或太多或太少,导致通识教育学科结构不平衡。有鉴于此,2016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评审委员会重新梳理了现行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发布《通识教育审查委员会最终报告》。报告对原有的八大类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重新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的框架,指出2018年秋正式实行新的4+3+1课程结构,即四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三门分布必修课程和一门实证和数学推理课程。课程结构具体为:首先,四门通识教育必修课分别是“美学、文化和阐释”“历史、社会和个人”“社会之科学和技术”“伦理和公民”。课程由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审批,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要求比过去少四门,通识教育课程总数也将少一半。其次,三门分布必修课程是从“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工程与应用科学”的课程里各选一门。再次,学生必修一门实证及数学推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审辩性思考能力和量化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