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冲泡次数下茶汤中的儿茶素、GA及咖啡碱含量》

《表3 不同冲泡次数下茶汤中的儿茶素、GA及咖啡碱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焙火对铁观音茶汤品质及儿茶素组分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如表3所示,不同冲泡次数下的茶汤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具有较大差异。绝大多数化合物含量均在第二泡茶汤中达到峰值,这与图1B中茶汤固形物含量结果相一致。但有个别成分,如EGC和EGCG,其浓度逐泡增加,在第三泡茶汤中含量最高。但是从儿茶素组分在总儿茶素中所占的比率来看,酯型儿茶素比率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非酯型儿茶素比率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表型儿茶素比率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非表型儿茶素比率则相反,特别是在焙火的茶样中变化趋势更为明显,见表4。由此推断,相较于酯型与表型儿茶素,乌龙茶冲泡过程中非酯型、非表型儿茶素更易浸出,而酯型儿茶素和表型儿茶素相对浸出速度较慢。此外,随着焙火程度的加深,不同冲泡次数茶汤之间的儿茶素组分比率的差异逐渐拉大。铁观音茶汤滋味审评以第二泡茶汤为主,相较于第一泡茶汤,焙火铁观音(SS)第二泡茶汤中C、EC和EGC等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增幅最大,这可能也是SS茶样开始产生回甘滋味的原因。此外,随着焙火程度的加深,第二泡茶汤中的GA、GC及C等非表型儿茶素含量呈逐步增加的趋势,焙火铁观音(BS)相对清香铁观音(CS)分别增加97%、326%和80%,这些含量变化可能是BS茶样回甘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