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同伴类型分类标准:学前流动儿童同伴关系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

《表1 同伴类型分类标准:学前流动儿童同伴关系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学前流动儿童同伴关系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研究随机抽取深圳市9所流动率(1)为50%左右的幼儿园,从中抽取41个班级,其中小班14个,中班13个,大班14个,班级平均流动率为51.21%。学前儿童共计1244名,其中637名为流动儿童。研究者通过同伴提名法,记录全班儿童对班级中学前流动儿童的正提名和负提名次数,再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公式Z=(x-μ)/σ计算出正提名标准分(Zp)、负提名标准分(Zn)、社会喜好标准分(SP=Zp-Zn)和社会影响标准分(SI=Zp+Zn)。其中,x为某儿童的提名次数,μ为所在班级提名平均数,σ为标准差。之后,研究者根据庞丽娟对同伴类型的分类标准(见表1),[10]将637名学前流动儿童分为五类。最后,研究者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抽取受欢迎型儿童和被拒绝型儿童各3名,参与心理理论测试。受各种因素影响,本研究最终共有230名学前流动儿童参与心理理论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