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高校海归教师科研进展满意度》

《表2 高校海归教师科研进展满意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组织支持对高校海归教师科研进展满意度的影响分析——以上海21所高校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研究结果发现,高校海归教师的科研进展满意度总体不高,各项均值处于3~4分,满意程度介于“一般”与“比较满意”之间,各项评分的均值均未达到“比较满意”的程度。首先,高校海归教师在“课题申报”和“科研合作与交流”方面的满意度评分最低,分别为3.30分和3.49分(见表2)。这一发现与已有研究结果相印证,有学者指出,课题申报是当前高校海归教师回国后的首要困境,是否申请到研究课题和足够的科研经费是海归教师回国后科学研究起步和顺利推进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29]。但海归教师通常在海外接受系统的学术训练,或在海外科研工作环境中浸润多年,相对而言他们对国内的课题申报体制和规范缺乏一定了解,在课题申报具体流程上缺少经验,也难以迅速熟悉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再加上竞争性课题项目的申请难度又相对较高,因此海归教师极有可能在课题申报上遭遇“滑铁卢”,进而影响其学术自信。与此同时,与许多在研究生阶段便逐步建立起学术关系网的本土教师相比,海归教师国内的学术人际圈相对较小,科研和人事关系网络相对薄弱,因此在遇上课题申报和论文发表等难题时往往也只能选择自行攻破,缺少咨询和交流的合适对象。尤其是对于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的青年海归教师而言,国内外的社会现实问题、科研管理和评价制度、人际和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差异,使其在学生阶段建立的海外学术关系显得“鞭长莫及”,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海归教师不仅在科研社会资本的环境中处于劣势[30],在主动寻求科研合作的过程中,也可能因为研究范式差异、学术交流渠道狭窄等原因遭遇障碍。其次,海归教师在“成果发表”方面的满意度评分不高,得分为3.53分。海归教师因不熟悉国内发表规则和学术话语体系、研究问题与国内现实需要脱节[31]、研究方法与国内范式难以接轨[32]等主观因素,以及目前国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模式存在审稿周期长、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弊端的客观因素,他们回国后易对国内的发表体制产生不适应,导致其学术期刊论文发表进程缓慢。最后,海归教师在“拓展原有研究”和“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方面的满意度同样不够理想,评分分别为3.65分和3.74分,但相较于前三者,海归教师在此二项上的满意度明显有所提升。考虑到海归教师往往在海外攻读博士学位或工作多年,对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缺乏深入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海归教师其原有的研究方向容易与国内当前的现实需要相脱节。与此同时,理工科专业的海归教师除非是为了避开与原海外团队在研究方向上的重叠和冲突,其整体的研究方向则可能不会出现太大改变。然而无论是在原有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拓展,亦或是转变方向,寻找新的合适的研究问题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再加上海归教师需要猝然离开原本的研究团队,回国独自建立和磨合新的研究团队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产生的再适应困难也会给海归教师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