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鉴别诊断手册》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P波改变6

第一节P波高尖8

肺性P波8

先天性P波9

窦性心动过速9

第二节 P波增宽11

二尖瓣型P波11

心房内传导阻滞11

第三节 P波低平14

第四节P波倒置14

一、窦性激动时的P波倒置16

左、右上肢电极接反所致的伪差16

右位心18

心房肌梗塞18

二、异位激动所致的P波倒置18

冠状窦性激动及心律19

左房心律19

交界性逸搏及逸搏性心律21

交界性期前收缩22

交界性并行心律22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22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23

交界区内游走性心律24

双重性交界区性心律24

交界性反复搏动及心律25

伴有逆行传导的室性异位激动25

第五节P波形态多变29

呼吸性P波变化29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30

窦房结—交界区游走性心律31

交界区内游走性心律31

房性逸搏及逸搏性心律33

房性期前收缩34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34

房性并行心律35

房性融合波35

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37

第六节P波数量多于QRS波群40

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41

心房分离41

紊乱性心房律42

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44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44

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45

跨越式P波45

第七节P波数量少于QRS波群47

窦性心律失常伴无逆行传导的室性逸搏48

窦性心律伴无逆行传导的室性期前收缩48

窦性心律伴无逆行传导的室性并行心律48

窦性心律失常伴无逆行传导的交界性逸搏48

窦性心律伴无逆行传导的交界性期前收缩48

窦性心律伴无逆行传导的交界性并行心律48

干扰性房室脱节48

逸搏一夺获性心律(伪反复性心律)48

交界性反复搏动及心律48

第八节P波消失48

窦性静止49

窦房阻滞50

高血钾50

心房扑动与颤动51

心室扑动与颤动5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6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56

第三章P—R间期改变57

第一节P—R间期延长58

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59

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59

干扰性P—R间期延长59

心室夺获时的P—R间期延长60

心房内传导阻滞60

双侧束支主干传导阻滞62

三支阻滞62

第二节P—R间期缩短64

预激症候群65

伴逆行传导的交界性异位激动及心律68

房室干扰68

第三节P波发生于QRS波群之后71

交界性异位激动及心律71

交界性反复搏动及心律71

伴逆行传导的室性异位激动及心律71

第四节P—R间期多变71

一、单纯窦性心律时的P—R间期多变71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71

伴文氏现象的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72

阵发性预激症候群72

间歇性三支阻滞72

二、窦性心律伴发其它心律失常时的P—R间期多变72

窦房结—交界区游走性心律72

房室交界区内游走性心律72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2

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72

心房分离72

紊乱性心房律72

双重性交界性心律72

并发伴有逆行传导的交界性异位激动72

并发房性异位激动72

房室干扰72

干扰性房室脱节73

第四章QRS波群改变76

第一节Q波异常81

一、异常Q波83

心肌梗塞83

左心室肥大83

右心室肥大83

左束支传导阻滞83

心脏顺钟向转位83

急性肺心病83

B型预激症候群84

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84

心尖纤维化84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84

横位心脏85

二、在V1或/及V2导联中出现Q波85

前间壁心肌梗塞85

B型预激症候群85

心脏顺钟向转位85

急性肺心病85

重度右心室肥大85

左心室肥大85

左束支传导阻滞85

左前半支阻滞85

三、从V3到V6导联中Q波逐渐变小,甚至消失88

四、在Ⅰ、aVL、V5及V6导联中无q波88

左束支传导阻滞88

预激症候群88

室间隔心肌梗塞89

第二节R波增高89

左心室肥大90

右心室肥大92

双侧心室肥大95

右束支传导阻滞95

预激症候群95

后壁或侧壁心肌梗塞96

室性异位激动及心律96

室内差异性传导96

左室高电压96

第三节R波减低98

肢体导联低电压98

心脏顺钟向转位98

右位心99

胸前导联低电压99

前侧壁或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99

第四节S波改变100

一、在Ⅰ、 Ⅱ、Ⅲ导联中同时存在S波101

正常变异101

前壁或心尖部心肌梗塞102

右心室肥大和心脏顺钟向转位102

二、在Ⅰ、aVL导联中S波明显102

左后半支阻滞102

右心室肥大102

急性肺心病102

右束支传导阻滞103

三、在Ⅱ、Ⅲ、aVF导联中S波明显103

左前半支阻滞103

左心室肥大103

左束支传导阻滞103

四、在V5、V6导联中S波增深,R/S≤1或S波宽阔、粗钝103

右心室肥大103

右束支传导阻滞103

左前半支阻滞103

心脏顺钟向转位104

急性肺心病104

五、V1V5导联中S波都增深,R/ S均小于1104

心脏顺钟向转位104

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104

六、V 1 ~V5导联中S波逐渐缩小104

S波的正常特征104

先天性右位心104

七、V1导联中S波消失104

右心室肥大104

A型预激症候群104

八、V 1V5导联中S波消失104

A型预激症候群104

九、S v1+Rv5> 3.5或4.5 毫伏104

左心室肥大104

左室高电压104

B型预激症候群104

十、S v5+Rv1>1.2毫伏105

右心室肥大105

后壁心肌梗塞105

心脏顺钟向转位105

右束支传导阻滞105

第五节QR S波群电压交替性变化105

交替电压106

二、三联律106

双向性心动过速106

呼吸性QR S波群改变107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108

间歇性预激症候群108

第六节QRS波群增宽109

右束支传导阻滞109

左束支传导阻滞110

室内传导阻滞112

预激症候群112

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115

室性异位激动及心律122

奎尼丁影响129

普鲁卡因酰胺影响129

心室扑动与颤动129

高血钾129

第五章S —T段及T波改变130

第一节S—T段改变的特征及类型131

一、S —T段下降132

1、单纯J点下降132

2、近似缺血型J点下降132

3、缺血型(水平型)下降133

4、下垂型下降133

二、S—T段升高133

1、单向曲线样升高133

2、下凹型升高,Q—T间期不缩短133

3、下凹型升高,Q—T间期缩短134

第二节T波改变的特征及类型135

一、正常变异137

体位性T波变化137

餐后T波变化137

过度换气后T波变化138

两点半综合征138

二、心外疾病所引起的T波变化138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38

内分泌疾病139

三、其它疾患139

四、心脏疾患时的T波改变139

1、继发性T波改变139

2、原发性T波改变139

第三节 原发性与继发性ST—T改变139

一、原发性S T— T改变139

急性心肌梗塞139

心室壁瘤143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143

心绞痛143

变异型心绞痛143

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143

心肌炎146

心肌病147

心包炎148

洋地黄作用148

血钾改变149

与心律失常并发的原发性ST— T改变149

二、继发性ST—T改变151

右束支传导阻滞151

左束支传导阻滞151

预激症候群152

室内差异性传导152

室性异位激动及心律153

三、继发性合并原发性ST—T改变153

第四节 辅助ST—T诊断的心电图试验156

第六章Q—T间期改变162

第一节Q—T间期延长164

一、先天性Q—T间期延长164

Q—T间期延长综合征164

War α—Romαno—Bαrlow综合征164

二、获得性(继发性)Q—T间期延长165

第二节Q— T间期缩短165

第七章U波改变166

一、U波增高166

二、U波双向或倒置166

第八章 心电轴偏移168

第一节 心电轴左偏175

左心室肥大175

左束支传导阻滞175

左前半支阻滞175

高血钾175

预激症候群175

胸腔积液或气胸175

下壁心肌梗塞或纤维化175

假性电轴左偏175

第二节 心电轴右偏176

右心室肥大176

右束支传导阻滞176

心脏顺钟向转位176

右位心177

左右上肢导联电极接反所致的伪差177

急性肺心病177

S ⅠSⅡ SⅢ综合征177

某些高血钾者177

少数高位或前壁心肌梗塞177

左后半支阻滞177

其它178

第九章 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179

第一节 概述179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179

二、分析心律失常心电图的注意事项181

三、梯形图的应用184

第二节 心室率过快节律规则的心律失常191

第三节 心室率过缓节律规则的心律失常195

第四节 心室率正常节律规则的心律失常202

第五节 心室率不规则的心律失常211

一、伴有QR S波群增宽的心律不齐213

二、出现过长心室间歇的心律不齐214

三、QR S波群提前发生或呈“二联律”样节律的心律不齐217

1985《心电图鉴别诊断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忠义编著 1985 齐齐哈尔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