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科学文库 1 理论卷·学科卷·古代卷》求取 ⇩

理论卷--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3

第一部分 经典著作选编3

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 马克思、恩格斯3

《法兰西内战》导言(1891年3月18日) 恩格斯15

论权威(1872年10月--1873年3月) 恩格斯17

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 马克思18

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日--22日) 恩格斯18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1908年4月3日) 列宁19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节选)(1920年4月27) 列宁22

论党的工作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派及其他两面派的方法(节选)(1937年3月3日--5日) 斯大林28

《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读本》结束语31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毛泽东35

关于工作方法的问题(1934年1月27日) 毛泽东38

如何研究战争(1936年12月) 毛泽东39

实践论(1937年7月) 毛泽东43

矛盾论(1937年8月) 毛泽东47

论持久战(节选)(1938年5月) 毛泽东59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 毛泽东63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4日) 毛泽东68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 毛泽东72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 毛泽东74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 毛泽东80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1945年4月24日) 毛泽东82

关于健全党委制(1948年9月20日) 毛泽东83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1949年3月13日) 毛泽东83

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 毛泽东8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 毛泽东92

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1943年4月22日) 周恩来104

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1961年3月19日) 周恩来106

反对官僚主义(1963年5月29日) 周恩来106

论组织民众的几个基本原则(1939年5月1日) 刘少奇108

党的领导机关、党的负责人如何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941年11月) 刘少奇113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1945年5月14日) 刘少奇117

学会领导方法(1940年12月23日) 陈云120

怎样使我们的认识更正确些(1962年2月8日) 陈云121

两个文明要一起抓(1985年6月29日) 陈云122

怎样当好班长(1962年2月6日) 邓小平12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邓小平12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节选)(1979年3月30日) 邓小平128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 邓小平131

针对新的实际情况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节选)(1985年9月23日) 邓小平138

(一)社会劳动和革命运动都需要有领导,领导受其内在规律支配140

一、论领导本质140

第二部分 基本论战摘编140

(二)群众和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142

(三)领导就是服务142

(四)领导在于向导143

(五)共产党必须坚持领导权144

二、论实事求是145

(一)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145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方法147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则148

(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149

(五)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150

(六)反对主观主义,戒“左”戒右151

三、论群众路线153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153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153

(三)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155

(四)坚持群众路线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56

四、论领导权力157

(一)权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157

(二)无产阶级必须掌握权力158

(四)权力必须接受监督159

(三)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159

(五)权力不等于权威160

五、论民主集中制161

(一)我们主张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161

(二)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党内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64

(三)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正确集中,全党必须服从中央165

(四)正确对待领导者,反对个人突击、个人崇拜167

六、论领导体制168

(一)领导体制、领导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68

(二)坚决、审慎地进行领导体制改革169

(三)明确划分党和国家机关的职责170

(四)权力不宜过分集中171

(五)既必须集体领导,又必须个人负责制173

(六)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174

七、论领导法制174

(一)领导活动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174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相统一175

(三)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176

(四)坚决反对特权176

八、论领导方法177

(一)领导工作包括制定正确的方法177

(二)照辩证法办事178

(三)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180

(四)不做调查研究,没有发言权181

(五)两条腿走路,两手抓183

(六)领导方法也要改革183

(七)讲究领导艺术184

九、论领导决策185

(一)决策是领导的首要职责185

(二)科学决策的关键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185

(三)决策的过程是比较、论证的过程186

(四)注重试验和过渡187

(六)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和程序188

(五)“三个有利于”--正确的决策价值观188

十、论领导战略189

(一)战略是研究全局规律的189

(二)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190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92

(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3

十一、论政策和策略194

(一)政策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并表现于活动的过程和归宿194

(二)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实际政策195

(三)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195

(四)策略原则是利用矛盾、争取多数197

(五)既要有总政策,又要有具体政策198

(六)充分发挥经济政策的作用199

(七)善于把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199

十二、论领导用人200

(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200

(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201

(三)必须善于识别、使用和爱护干部202

(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203

(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05

十三、论领导统一206

(一)团结统一是在矛盾中形成和发展的206

(二)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高度一致基础上的团结统一207

(三)团结--批评--团结208

(四)维护统一,严守纪律,反对分散主义210

十四、论领导作风211

(一)必须整顿和改进领导作风211

(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作风212

(三)造成民主风气,反对一言堂213

(四)艰苦奋斗214

(五)谦虚谨慎,力戒骄傲215

(六)反对官僚主义217

(一)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219

十五、论领导素养219

(二)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221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222

(四)发扬共产主义精神223

(五)提高科学素养,成为内行225

十六、论思想领导227

(一)做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者227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克服思想战线软弱涣散228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229

(四)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230

(一)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231

十七、论经济领导231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3

(三)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234

(四)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235

(五)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36

(六)改进企业领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37

(七)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239

十八、论文化领导24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240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43

(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246

(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47

十九、论行政领导249

(一)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249

(二)行政领导必须首长负责250

(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51

(四)正确地制定计划、规划252

(五)组织执行及执行情形之审查252

二十、论军队领导254

(一)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254

(二)党指挥枪,决不容许枪指挥党254

(三)人民军队,人民战争255

(四)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257

二十一、论党委领导258

(一)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258

(二)党委的领导是集体领导259

(三)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260

(四)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61

(五)党委要管干部,建设领导班子262

(六)坚持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263

(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对群众团体的领导265

(一)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产生268

第三部分 若干论点阐释268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领导理论若干论点阐释268

(二)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产生是领导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270

(三)《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确立270

(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领导者是公仆的思想271

(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决策科学化272

(六)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273

(七)恩格斯论权威273

(八)列宁的领导理论与实践274

(九)列宁、斯大林与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的形成275

(十)列宁关于领袖的学说277

(十一)列宁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278

(十二)列宁关于“链条--环节”方法论279

二、毛泽东领导思想若干论点阐释280

(一)毛泽东领导思想体系280

(二)毛泽东领导思想的基本内涵281

(三)毛泽东领导思想的基本特征283

(四)毛泽东领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284

(五)毛泽东领导学的逻辑起点、基本问题和根本原则285

(六)毛泽东领导学的独特体系和主要功能285

(七)毛泽东领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践的科学总结286

(八)毛泽东领导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287

(九)周恩来对毛泽东领导思想的贡献289

(十)刘少奇对毛泽东领导思想的贡献291

(十一)毛泽东思想的领导观292

(十二)毛泽东领导哲学的根本任务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93

(十三)毛泽东的领导活动矛盾观294

(十四)论领导规律是毛泽东领导思想的核心内容297

(十五)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299

(十六)群众路线是领导规律的理论概括300

(十七)《实践论》、《矛盾论》是科学领导的理论基础301

(十八)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灵魂,马克思主义领导方法论的精髓--《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302

(十九)《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方法论304

(二十)《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是对领导方法的丰富和发展305

(二十一)毛泽东关于领导的辩证观306

(二十二)毛泽东论实现领导306

(二十三)环境是领导活动的舞台307

(二十四)充分发扬领导者的自觉能动性308

(二十五)毛泽东的价值观311

(二十六)毛泽东社会主体动力观313

(二十七)毛泽东思想的民主观314

(二十八)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315

(二十九)关于领导权思想316

(三十)毛泽东领导思想的权力观317

(三十一)领导者的权力控制319

(三十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领导体制的自主探索320

(三十三)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历史发展321

(三十四)毛泽东思维方式322

(三十五)毛泽东领导方法323

(三十六)陈云论全面、比较、反复323

(三十七)独立自主324

(三十八)毛泽东决策思想325

(三十九)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328

(四十)毛泽东矛盾方法论的决策意义329

(四十一)毛泽东决策思想的主题论、主体论和主动论331

(四十二)毛泽东科学决策思想的核心是科学思维331

(四十三)毛泽东谋断的基本特点333

(四十四)毛泽东对决策程序和决策体制的积极探索334

(四十五)毛泽东决策思维中的定量分析335

(四十六)毛泽东战略思想的特色336

(四十七)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339

(四十八)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340

(四十九)毛泽东策略思想341

(五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342

(五十一)刘少奇策略思想辩证法344

(五十二)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345

(五十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46

(五十四)统一战线思想的方法论349

(五十五)周恩来的哲学思维与外交策略350

(五十六)关于领导人才思想351

(五十七)领导班子建设思想352

(五十八)反腐败和执政党党风建设354

(五十九)领导者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357

(六十)既反对空头政治家又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357

(六十一)论领导者修养358

(六十三)毛泽东的经济领导思想361

(六十二)领导活动评价361

(六十四)统筹兼顾364

(六十五)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365

(六十六)文化观和对文化的领导365

(六十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370

(六十八)革命战争观370

(六十九)朱德的军事领导思想370

三、邓小平的领导理论与实践若干论点阐释371

(一)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领导思想371

(二)邓小平领导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领导科学371

(三)邓小平领导思想的特点372

(四)邓小平的领导观375

(五)邓小平生产力标准思想379

(六)邓小平的发展观380

(七)邓小平现代化思想381

(八)邓小平的法治观382

(九)邓小平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383

(十)领导体制带有根本性384

(十一)领导决策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385

(十二)邓小平的战略思想386

(十三)邓小平科学技术观389

(十四)邓小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390

(十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391

(十六)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时代特色392

(十七)领导班子问题是战略问题393

(十八)加强并改善党的领导394

(十九)邓小平加强思想战线领导的理论与实践395

(二十)邓小平精神文明观396

(二十一)邓小平反对官僚主义思想398

(二十二)邓小平反腐败思想399

(二十三)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关于领导标准的思想399

(二十四)邓小平现代领导观念400

(二十五)邓小平现代意识401

(二十六)邓小平思维方式的特征402

(二十七)邓小平独特的领导风格405

学科卷--领导科学学科建设409

第一部分 领导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内容409

一、领导科学的定义与相关概念409

(一)领导科学的定义409

(二)领导科学与领导学410

(三)领导的概念411

(五)领导与统治的异同412

(四)领导的类型412

(六)领袖414

(七)首脑415

二、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416

三、领导科学的研究内容418

(一)研究内容的综合论述418

(二)领导工作的宗旨422

(三)领导工作的环境425

(四)领导活动的过程431

(五)领导活动的模式与方式435

(六)领导权威441

(七)领导与法制447

(八)领导者应重视对失败和失误的预防和转化450

(九)领导效能与绩效考评454

(十)做一个合格的领导者460

四、领导科学的学科特点464

(一)领导科学的学科特点464

(二)把领导科学界定为“中观科学”、“应用科学”、“综合科学”的局限性465

(三)领导科学是一门运行科学465

第二部分 领导科学研究的意义、由来与发展趋势467

一、领导科学研究的意义467

(一)领导科学是一门帅才理论、统帅学科467

(二)领导科学是一门领导干部的必修课468

(三)学习掌握领导科学是建立领导工作专业的客观要求469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领导科学469

二、领导科学的由来470

(一)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470

(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领导科学的影响476

(三)中国特色领导科学在我国兴起479

(四)领导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的争论481

(五)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关系的争论484

(六)领导科学与领导经验的关系的争论486

(一)领导科学研究的发展488

三、领导科学研究的现状488

(二)江泽民关于领导科学的讲话具有深远意义489

(三)中外领导科学研究的比较492

四、领导科学的发展趋势495

(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495

(二)加强领导者如何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问题的研究496

(三)把借鉴外国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497

(四)加强科研与教学问题的研究498

第三部分 领导科学研究的方向、方法与中国特色501

一、领导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501

二、领导科学的研究方法506

三、领导科学的中国特色515

(一)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515

(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的原则518

(三)建立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的途径520

一、领导科学原理522

(一)对领导科学原理的探索522

(二)领导哲学基本原理526

二、领导科学原则530

(一)对领导原则的综合论述530

第四部分 领导科学的原理与原则532

(二)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的领导原则534

(三)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领导原则536

第五部分 领导规律与范畴540

一、探索领导规律的意义与方法540

(一)研究和掌握领导规律的重要性540

(二)领导规律的研究方法541

二、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550

(一)探索基本规律必须研究领导活动的要素与基本矛盾550

(二)领导活动基本矛盾的运动553

(三)基本规律的表述556

三、领导活动的其它规律573

四、领导规律研究的综述与分类578

(一)领导规律研究述评578

(二)领导活动规律的分类582

五、领导科学的范畴584

(一)各种范畴的表述584

(二)始点范畴、主体范畴和中心范畴586

(三)范畴圈589

第六部分 领导科学的学科体系与若干分支学科591

一、领导科学的学科体系591

(一)领导工作是系统工程591

(二)领导科学体系结构594

(三)领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起点597

二、领导哲学603

(一)领导哲学的涵义、地位、研究对象和内容603

(二)领导主体与客体608

(三)领导本质612

(四)领导者的观念616

(五)领导者的方法论627

(六)领导哲学与路线637

(一)领导思维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640

(二)领导思维方法640

三、领导思维学640

(三)领导决策的思维过程644

四、领导心理学647

(一)领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647

(二)领导个性心理648

(三)领导心理过程650

(四)领导演讲心理651

(五)领导决策心理652

(六)领导用人心理653

(七)领导者的创造心理654

(八)领导集团心理654

(九)领导心理健康655

五、领导行为学657

(一)领导行为学产生的必然性及研究对象657

(二)领导行为的本质与特征658

(三)领导行为规律659

(四)领导行为学的范畴及领导行为方式659

(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领导行为661

(六)领导者权力欲的辩证分析662

六、领导社会学663

(一)领导社会学的研究对象663

(二)领导者社会化的过程与途径665

(三)领导者的社会角色666

七、领导监督学669

(一)领导监督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669

(二)领导监督的原则和机制670

(三)对领导者进行监督的网络670

(四)监督效能671

八、工会领导学672

(一)创建工会领导学的必然性672

(二)工会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673

九、青年领导学676

(一)青年领导学理论概述676

(三)工会领导者的职责和权限676

(二)青年领导被社会认同的规律678

(三)青年领导打开局面的途径679

(四)青年领导的成长过程680

(五)青年领导的误区与超越682

十、女性领导学684

(一)女性领导的特点684

(二)女性领导优化领导班子的作用685

(三)现代女性领导的形象686

(四)女性领导要处理好同男性下属关系688

(五)女性领导要处理好同男性上级的关系689

(六)女性领导要处理好同配偶的关系691

十一、其它分支学科部分693

(一)领导决策学693

(二)领导人才学698

(三)领导技术学702

(四)政党领导学703

(五)行政领导学709

(六)军事领导学709

(七)经济领导学711

(八)企业领导学718

一、历届全国领导科学学术讨论会721

第七部分 附录721

二、全国性专题学术研讨会730

三、领导科学报刊731

四、领导科学部分中文著作和译著书目732

编后743

古代卷--中国古代治国之道747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治国之道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意义747

一、中国古代治国之道的形成与发展747

(一)原始社会747

(二)夏商周时期748

(三)春秋战国时期749

(四)秦汉时期750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751

(六)隋唐时期752

(七)宋代752

(八)元代753

(九)明代753

(十)清初至鸦片战争以前754

(十一)古代农民领袖的政治思想755

(十二)封建社会治国之道争论的主要问题756

(十三)儒、法、墨、道治国理论比较758

(一)古代治国之道的古为今用763

二、中国古代治国之道的现实意义763

(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领导水平764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领导现代化的连接765

(四)古代治国之道的现代价值766

(五)古代治国方略为领导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769

(六)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官僚文化”的核心770

(七)道家、兵家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的运用771

(八)古代领导思想的几个特点774

(九)古代政治文化既是财富又是负担775

(一)民为邦本778

(二)民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778

一、以民为本778

第二部分 中国古代治国之道基本论点简介778

(三)民何以为本779

(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780

(五)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782

二、富民强国783

(一)富民是中国可贵而优良的传统783

(二)以农为本,强本开源785

(三)《管子》的经济管理思想786

(四)李世民的经济管理思想787

(五)曹操的经济政策和恤民措施788

三、变革维新789

(一)传统的改革变通思想789

(二)从古代“穷变通久”到近代“变法自强”791

(三)历代改革的特点与启示792

(四)封建社会改革运动失败的原因796

(五)封建社会改革的“自新”与“自救”798

(六)传统社会改革的总体战略、主导力量与决策行为799

(七)古代改革成败得失分析及历史借鉴801

(八)晚清改革的失误803

四、教民化俗804

(一)孔子的礼治思想804

(二)儒家礼乐文化的现代功能804

(三)古代的社会教化805

(四)荀子、顾炎武、曾国藩对社会风气的关注806

(五)古代的礼仪及对青少年的教育807

(六)古代开明统治者对科学教育文化的重视808

(七)秦始皇的礼俗改革809

(八)清代的乡村教化809

(一)法者,存亡治乱之所以出811

五、以法治国811

(二)治国之法为民而立812

(三)法令行则国治812

(四)以法从人,不若以人从法814

(五)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815

(六)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意义816

(七)传统文化中的人治817

(八)传统法律文化的劣性遗产818

六、广开言路819

(一)“言路者,国之命也”819

(二)君主专制与舆论冲击823

七、选贤任能827

(一)诸子百家论贤能之士827

(二)憔贤是亲829

(三)德才兼备,以德为本830

(四)招才之法831

(五)求贤之道833

(六)墨子的尚贤思想834

(七)韩非的人才思想834

(八)王安石的用人思想835

(九)司马光的用人之道837

(十)康熙的“致治之道,首重人才”838

(一)廉为政本839

八、为政清廉839

(二)关键在于吏治841

(三)廉吏之风841

(四)由廉变贪的三条规律843

(五)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根源843

(六)古代的廉政教育846

(七)古代廉政建设的经验847

九、修身正己848

(一)修齐治平848

(三)古代的领导素养理论849

(二)为政以德849

(四)孟轲人生哲学与领导者的人生修养850

(五)古人论为政者的品德与才能851

(六)古人论从政道德规范852

(七)先秦的从政道德修养853

(八)魏征要求执政者“十思”854

(九)诸葛亮提出的为官八条标准854

(十)清代官箴中的地方官初仕原则与方法854

(十一)历史上官员的正反典型形象855

(一)审视过去,烛照未来858

一、对封建社会领导体制的分析与借鉴858

第三部分 中国封建社会的领导体制与官吏制度858

(二)封建领导体制的确立与发展859

(三)汉唐宰辅权力体制论862

(四)贞观政务决策体制的若干特色865

(五)中央集权制的历史考察867

(六)封建社会的地方政体869

(七)明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871

二、古代文官制度872

(一)古代文官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对世界的影响872

(二)古代官制的基本特征875

(一)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发展877

三、古代选官制度877

(二)制举、征聘与辟举制度880

(三)荐举、保举制度880

(四)科举制度882

(五)学校、养士制度与入仕杂途888

四、古代考课制度890

(一)历代文官的考课890

(二)古代官员的考绩和奖惩制度891

(三)古代对官吏岗位责任的考核892

(四)宋朝考课制度的特点893

(五)王安石对考核制度的改革894

(六)张居正改革考课之法895

五、古代监察制度896

(一)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四个时期896

(二)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与利弊897

(三)古代御史、谏官制度898

(四)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900

(五)古代监察官吏的选拔标准901

六、古代回避制度903

(一)古代任官回避制度的演变903

(二)古代回避制度的三种类别905

(三)历代回避制的政治背景与主要内容906

七、古代官吏管理制度907

(一)官吏的任免907

(二)唐朝官吏管理体制908

(三)古代编制立法的启示910

(四)古代官吏的裁冗911

第四部分 中国古代领导艺术913

一、多谋善断913

(一)古代决策思想与决策经验913

(二)《孙子兵法》的决策原则918

(三)多谋善断,重点在谋919

(五)西汉历史上的一次民主决策会议--盐铁会议920

(四)决策者如何待“智囊”920

(六)康熙决策重信息921

(七)宋襄公决策失误及其原因922

(八)洪秀全决策失误与太平天国的失败923

二、理政用权925

(一)劳于论人,逸于治事925

(二)操其要于上,分其详于下925

(三)防止事必躬亲926

(四)“无为而治”的积极意义927

(五)“不敢为天下先”928

(六)宽严相济929

(七)刚柔兼备930

(八)“三不欺”931

(九)体察民情的初仕原则931

(十)曹随萧规933

三、知人善用933

(一)古代识人、用人法门933

(二)古代的识人认识论936

(三)刘邵论识人、用人939

(四)察人九术940

(五)知人、用人十二例941

(六)人才的任用与激励944

(七)刘邦的用人之道945

(八)诸葛亮的知人善任946

(九)曹操的惟才是举及曹魏后期用人失察950

(十)曹操、刘备、孙权用人异同论953

(十一)唐太宗的用人不疑955

(十二)唐太宗的用人之误956

(十三)武则天的广开仕门957

(十四)王安石论以至诚用人959

(十五)朱元璋用人不拘资格,不分亲疏959

(十七)曾国藩不拘一格选用人才961

(十六)张居正改革中的用人之道961

(十八)洪秀全用人之得失963

四、纳谏进谏964

(一)纳言之道964

(二)齐威王赏谏谤966

(三)魏武侯的“喜”与楚庄王的“优”967

(四)汉文帝广开言路967

(五)唐太宗兼听博纳968

(六)纳言六例970

(八)魏征的权威和寇准的直言972

(七)敢于进谏,善于进谏972

(九)“三旨相公”973

(十)善谏十四法973

(十一)善谏十二例974

五、奖励惩罚977

(一)赏罚的地位、要素与功能977

(二)韩非论赏罚980

(三)诸葛亮使受罚者心服980

(四)左宗棠赏罚分明981

(五)古代赏罚四例982

(一)“上下一心,君臣同志”983

六、合作共事983

(二)待下:以礼,以诚,以情984

(三)事上:从道不从君,和而不同985

(四)团结同僚:顾全大局,互相忍让985

第五部分 中国古代治国之道名家名著987

一、周公987

二、《尚书》988

三、姜尚与《六稻》990

四、管仲与《管子》991

五、晏婴与《晏子春秋》993

六、老聃与《老子》995

七、孔丘与《论语》996

八、孙武与《孙子》1000

九、墨翟与《墨子》1003

十、《大学》、《中庸》1005

十一、商鞅与《商君书》1006

十二、孟轲与《孟子》1008

十三、荀况与《荀子》1010

十四、韩非与《韩非子》1011

十五、《吕氏春秋》1013

十六、《淮南子》1015

十八、刘彻1016

十七、董仲舒与《春秋繁露》1016

十九、刘向与《说苑》、《新序》1017

二十、王符与《潜夫论》1018

二十一、诸葛亮1019

二十二、曹操1021

二十三、李世民、魏征与《贞观政要》、《帝范》1022

二十四、武则天与《臣轨》1026

二十五、柳宗元1027

二十六、赵匡胤1028

二十七、范仲淹1029

二十九、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030

二十八、欧阳修1030

三十、王安石1031

三十一、理学诸子1033

三十二、完颜雍1034

三十三、耶律楚材1035

三十四、张养浩与《三事忠告》1036

三十五、《历代名臣奏议》1038

三十六、朱元璋1038

三十七、张居正1039

三十八、黄宗羲与《明夷待访录》1040

三十九、顾炎武1041

四十、王夫之1042

四十一、《资政要览》1042

四十二、玄烨与《康熙政要》1042

四十三、胤禛、弘历1044

四十四、魏源1045

四十五、龚自珍1045

四十六、曾国藩1046

四十七、左宗棠、李鸿章1047

四十八、康有为1047

四十九、梁启超1048

五十、孙中山1049

1996《中国领导科学文库 1 理论卷·学科卷·古代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海藩,胡彬主编 1996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科学认识论  第1卷  导论(1990 PDF版)
科学认识论 第1卷 导论
1990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现代领导科学概论(1996 PDF版)
现代领导科学概论
1996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欧洲美元体系(1985 PDF版)
欧洲美元体系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文库  院士卷  1(1998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文库 院士卷 1
1998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1卷  导论(1990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1卷 导论
1990 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当代领导科学(1998 PDF版)
当代领导科学
1998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现代领导科学(1985 PDF版)
现代领导科学
1985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领导者语言艺术(1990 PDF版)
领导者语言艺术
1990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领导心理学(1996 PDF版)
领导心理学
1996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国领导科学文库  4  党委卷·行政卷·军队卷·民族卷(1997 PDF版)
中国领导科学文库 4 党委卷·行政卷·军队卷·民族卷
1997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中国领导科学文库  5  经济卷·企业卷·政法卷·文化卷(1996 PDF版)
中国领导科学文库 5 经济卷·企业卷·政法卷·文化卷
1996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现代领导科学概论(1989 PDF版)
现代领导科学概论
1989 北京:海军出版社
论领导科学(1987 PDF版)
论领导科学
1987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领导科学概论(1987 PDF版)
中国领导科学概论
1987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现代领导科学(1992 PDF版)
现代领导科学
1992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