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科学文库 5 经济卷·企业卷·政法卷·文化卷》求取 ⇩

经济卷--社会主义经济领导3

第一部分 经济领导总论3

一、经济领导的性质与要求3

(一)经济领导与经济领导学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领导工作的要求5

二、毛泽东经济领导思想研究6

(一)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6

(二)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6

(三)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7

(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7

(五)关于发展经济不能“竭泽而渔”的思想8

(六)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10

三、邓小平经济领导思想研究12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12

(二)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思想12

(三)关于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思想13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15

(五)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17

(六)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20

(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思想23

(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23

(九)实行全国开放的思想24

(十)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25

四、经济领导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与原则27

(一)经济领导工作的指导思想27

(二)经济领导工作的指导方针28

(三)经济领导政策30

(四)经济领导原则34

五、经济领导的目标、任务38

(一)经济领导的目标38

(二)今后15年经济领导工作的主要任务41

第二部分 经济领导主体建设43

一、经济领导者的自身建设43

(一)经济领导者的含义与职责43

(二)经济领导者素养的特点与作用4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领导者党性的要求45

(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47

(五)提高领导市场经济的水平51

二、经济领导班子建设54

(一)选准领导班子成员54

(二)政治坚定,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55

(三)审时度势,总揽全局55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分工负责56

(五)牢记宗旨,廉政勤政56

(六)充分发挥“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建设中的作用56

(七)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领导班子的合力57

(八)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58

三、培养、选拔跨世纪的经济领导人才60

(一)培养外向型经济领导人才60

(二)培养跨世纪金融人才的途径62

(三)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64

第三部分 经济领导职能68

一、经济领导预测68

(一)宏观经济预测的主要内容68

(二)宏观经济预测工作的任务69

(三)宏观经济预测的方法69

二、经济领导决策71

(一)经济领导决策的实质、特点71

(二)经济领导科学决策的原则及标准要求71

三、经济领导战略73

(一)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是经济领导的重要职责73

(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应优先考虑的三个问题74

四、经济领导计划75

(一)经济领导计划的性质与任务75

(二)经济领导计划的制定要求75

(三)编制规划的基本出发点76

(四)经济领导计划的目标选择76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79

(六)充分发挥经济计划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的作用82

五、经济领导调控83

(一)经济领导调控的含义及与计划管理的区别83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环节85

(三)宏观经济领导调控的工作任务86

(四)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89

(五)做好宏观经济调控领导工作的措施94

六、经济领导监督99

(一)经济领导监督的地位、作用、任务与特点99

(二)经济监督的形式和内容99

(三)经济监督的行使100

(四)经济领导监督工作中的问题与原因101

(五)改革监督机制的紧迫性、可行性及基本目标模式104

第四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领导106

一、领导经济体制改革应把握的问题与环节106

(一)领导经济体制改革应把握的问题106

(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07

(三)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与特征108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抓好四个环节108

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11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11

(二)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111

(三)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112

(四)正确处理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112

(五)正确处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112

(六)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113

(七)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的关系113

(八)正确处理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114

(九)正确处理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114

(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114

(十一)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115

(十二)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115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15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任务115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117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与措施118

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128

(一)投资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128

(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设想130

(三)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领导对策134

(四)实行投资项目责任制的内容与措施135

五、调整产业结构138

(一)我国主导产业的目标选择138

(二)正确贯彻实施产业政策的领导措施142

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44

(一)当前对外开放工作的领导任务144

(二)加强对外开放工作领导的方略与措施145

(三)抓好利用外资工作的领导方略与措施148

七、经济资源管理工作领导150

(一)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150

(二)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151

(三)要守住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这条防线155

(四)强化水资源保护155

(五)开发农村人才资源156

(六)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机制158

(七)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水平159

(八)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观163

八、积极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164

(一)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领导工作任务164

(二)要着重抓好发展生产要素市场的工作165

(三)加强对证券市场投机行为的管理167

(四)促进人才市场发展167

九、加快市场经济立法工作的领导171

(一)加快市场经济立法是第一位的任务171

(二)当前立法工作中的问题与领导措施172

(三)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174

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175

(一)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领导任务与原则175

(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领导思路176

(三)改革人保公司现行体制的基本思路178

(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体制179

第五部分 部门经济领导181

一、农业经济领导181

(一)农业经济领导的任务与战略181

(二)加强农业经济领导的措施185

(三)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领导战略与对策198

(四)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206

(五)建立农村经济结构新格局的领导措施208

(六)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领导措施212

二、工业经济领导212

(一)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战略212

(二)加快工业技术进步的领导措施213

(三)能源工业经济领导215

(四)钢铁化学工业经济领导220

(五)机械电子工业经济领导224

(六)轻工业经济领导226

(七)烟草业经济领导229

三、交通运输业经济领导231

(一)加快改革步伐,建设综合运输体系231

(二)促进运输业技术进步的八项领导措施231

(三)铁路运输业经济领导231

(四)公路、水路运输业经济领导236

(五)促进我国民航业的发展240

四、邮电通信业经济领导241

(一)邮电工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41

(二)亏损邮电企业的发展对策244

(三)正确处理通信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245

(四)加强通信行业的管理248

五、建筑、建材业经济领导249

(一)建筑、建材业经济发展的领导战略目标与思路249

(二)加强建设领域科技工作领导的措施249

(三)房地产业经济领导252

六、内贸经济领导254

(一)内贸领导工作的主要任务254

(二)做好市场流通工作的指导思想与领导举措255

(三)建立粮食流通运行新机制257

(四)促进初级市场发展的主要办法260

(五)外经贸领导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工作重点261

(六)我国外贸政策的选择262

(七)理顺国有外贸企业产权关系的总体思路262

(八)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外贸发展措施263

七、计划部门领导265

(一)计划部门领导的责任、要求及其职能的最新体现265

(二)国民经济计划体制的结构创新267

(三)转变计划管理职能的领导措施与经验271

(四)更好地发挥计划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73

八、财政部门领导273

(一)重建财政的内涵与总体目标273

(二)强化财政三项职能274

(三)提高财政管理水平276

(四)财政走出困境的对策276

(五)建立计划与金融、财政的新型协调机制278

九、税务部门领导280

(一)领导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内容与任务280

(二)完善税制结构,确立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的税制格局281

(三)在税制改革中行政监察与税务检查的协作配合问题281

(四)建立税务代理制的思路282

十、金融部门领导283

(一)建立健全金融调控体系283

(二)实行综合治理,稳定金融秩序285

(三)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289

(四)加强货币管理296

(五)加强信贷资金管理299

(六)加强对通货膨胀治理工作的领导303

(七)提高治理整顿的自觉性,稳步发展银行业务307

十一、工商物价管理部门领导319

(一)工商行政管理的领导目标体系构成319

(二)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领导工商行政管理改革320

(三)市场经济体制对价格体系宏观调控的要求328

(四)加强物价管理的领导措施330

十二、会计、统计、审计部门领导333

(一)会计工作领导333

(二)统计工作领导336

(三)审计工作领导340

十三、技术监督与环保部门领导346

(一)加强产品质量宏观调控的领导方略与措施346

(二)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应做好的领导工作348

(三)狠抓组织实施,搞好标准化工作350

(四)加强监督职能,深化技术服务351

(五)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大事来抓352

(六)依靠科技,实现环保目标353

(七)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354

十四、劳动部门领导354

(一)推动“再就业工程”的领导措施354

(二)处理好劳动关系355

(三)解决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配问题356

(四)建立现代劳动工资制度360

(五)充分发挥工资基金的作用364

(六)建立现代企业奖金制度的原则与应注意的问题365

第六部分 区域经济领导367

一、区域经济领导方针、政策与战略367

(一)区域经济领导的方针367

(二)区域政策的概念及基本内容368

(三)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372

(四)缩小地区差距要靠三方共同努力374

(五)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375

二、地方经济领导378

(一)端正发展地方经济的领导思想认识378

(二)加强地方经济调控378

(三)提高地方经济发展质量381

三、城市经济领导382

(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要求与难点382

(二)加强城市经济宏观调控383

(三)搞好城市规划,严格组织实施385

(四)城市经济领导措施与经验387

(五)小城镇经济领导394

四、县域经济领导395

(一)县城经济领导工作的基本职责395

(二)转变县域工业领导方法,加快支柱主业发展398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导方略与措施400

(四)发展农业县域经济的领导方略与经验405

五、贫困地区经济领导408

(一)正确认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408

(二)充分发挥县委在经济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409

(三)调整山区农村产业结构410

(四)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步伐412

(五)发挥优势413

(六)搞好横向经济联合415

(七)走开发山地造林种果的致富之路417

(八)留住人才418

(九)促进贫困山区农业技术进步的难点与对策420

六、特区经济领导422

(一)特区经济领导的主要任务422

(二)特区经济领导方略与措施423

第七部分 宏观企业经济领导426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宏观领导426

(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步伐426

(二)建立现代企业领导体制428

(三)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的具体途径433

(四)促进产权制度改革436

(五)增强企业活力的对策442

二、非公有制企业经济的领导445

(一)充分认识非国有经济发展的作用与特点445

(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导的措施447

三、对乡镇企业经济的领导448

(一)促进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领导方略与措施448

(二)促进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的领导经验与措施449

(三)促进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领导举措450

(四)加快贫困山区乡镇企业发展的领导方略451

四、三资企业经济的宏观领导452

(一)我国三资企业在投资中的问题452

(二)改善三资企业外商投资结构的途径455

编后457

企业卷--社会主义企业领导461

第一部分 企业领导概述461

一、企业领导工作的地位、作用和特点461

(一)企业领导工作的地位461

(二)企业领导工作的作用461

(三)企业领导工作的特点462

二、企业领导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463

(一)企业领导工作的科学化463

(二)企业领导工作的民主化465

三、企业领导的类型和特性466

(一)企业领导的类型466

(二)企业领导的特性469

第二部分 企业领导体制470

一、企业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470

(一)企业领导体制演变历程470

(二)对历史经验的几点认识472

二、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475

(一)企业党组织的定位与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475

(二)切实履行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职能485

(三)确保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493

三、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499

(一)明确厂长的中心地位,实行厂长负责制499

(二)正确处理实行厂长负责制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系507

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511

(一)保障和落实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依靠职工办企业511

(二)强化民主意识,加强民主管理523

五、探索建立现代企业领导体制526

(一)国有企业转机建制综述526

(二)建立现代企业领导体制532

(三)“新三会”和“老三会”的关系540

第三部分 企业领导者547

一、企业领导者的素质547

(一)我国企业领导者的素质要求547

(二)各类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分析555

(三)做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者563

二、企业领导者的观念和思维566

(一)企业领导者的观念与心态566

(二)企业领导者的思维特性与方式580

三、企业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和方法585

(一)企业领导者的领导行为585

(二)企业领导者的领导方法593

四、企业领导者的权威599

(一)企业领导者的权力及其运用599

(二)企业领导者的威信(影响力)及其形成604

(三)提高企业领导者的权威611

第四部分 造就职业化企业家队伍614

一、企业家的内涵、地位和作用614

(一)企业家的内涵614

(二)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619

二、企业家的典型特征621

(一)国外关于企业家典型特征的研究621

(二)国内关于企业家典型特征的研究624

三、职业化企业家队伍建设636

(一)造就职业化企业家队伍的配套对策636

(二)建立约束和监督机制652

第五部分 企业领导班子662

一、企业领导的群体功能662

(一)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综述662

(二)企业领导班子结构670

二、企业领导班子内部关系协调674

(一)正确处理“核心”与“中心”关系674

(二)减少“内耗”,增强班子团结680

三、有关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探索689

(一)党政一体化、一肩挑及交叉任职等论述689

(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697

第六部分 企业领导的主要任务706

一、企业的战略决策与实施706

(一)企业科学决策的理论探讨706

(二)企业科学决策的实践体会716

二、企业的人事安排与管理724

(一)企业领导者选人用人的原则724

(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729

(三)企业干部的选聘与培养742

三、企业的组织设计与变革758

(一)企业组织机构的设计与运行758

(二)企业组织机构的变革和发展765

第七部分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776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776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综述776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89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经济管理工作相结合798

(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802

(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各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809

(六)企业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817

(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821

(八)加强企业党的自身建设824

二、企业文化837

(一)企业文化理论综述837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845

(三)企业文化应用实例850

三、职工激励857

(一)职工激励理论综述857

(二)职工心态与价值取向866

(三)职工激励的方法途径869

(四)职工激励的成功实例876

政法卷--社会主义政法领导885

第一部分 政法领导的根本任务885

一、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885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伟大贡献885

(二)邓小平对人民民主专政学说的新发展886

(三)继续坚持和发挥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作用890

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895

(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政法机关的首要任务895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897

三、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899

(一)政法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899

(二)坚持依法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904

(三)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908

四、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911

(一)社会治安必须实行综合治理911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和方针912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经验914

(四)继续推进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919

第二部分 政法领导的基本原则921

一、坚持党对政法机关的绝对领导921

(一)政法机关必须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作用921

(二)党如何实行对政法机关的领导921

二、实行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路线924

(一)群众路线是政法工作的根本路线924

(二)政法专门机关必须与广大群众相结合925

(三)政法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内容927

三、严格依法实施领导930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930

(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931

(三)正确处理政法领导与严格执法的关系937

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939

(一)新时期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939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标准和方法942

第三部分 政法机关的组织领导体制944

一、政法机关的组织领导体制944

二、政法各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949

三、政法机关内部的领导体制951

第四部分 政法领导的职能954

一、科学决策954

二、正确指挥959

三、及时协调963

四、有效控制964

五、加强教育969

六、严密监督973

第五部分 政法领导的素质979

一、政法领导的个体素质979

(一)政治坚定,一心为民979

(二)带头学法,秉公执法981

(三)更新观念,科学思维983

(四)品德高尚,廉政勤政986

(五)精通技能,善于管理990

(六)健康身心,完美气质993

二、政法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995

(一)政法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要求995

(二)配套互补的专业结构996

(三)职层相称的智能结构997

(四)合理完备的知识结构999

(五)和谐协调的气质结构1000

(六)地区选向与民族结构1001

第六部分 政法领导的方法与艺术1002

一、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法与艺术1002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与艺术1003

三、目标管理的方法与艺术1009

四、科学运作的方法与艺术1011

(一)怎样当好“一把手”1011

(二)怎样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作用1015

(三)怎样处理好上下级关系1020

(四)怎样处理好同级及正副职关系1021

(五)怎样授权用权1026

第七部分 政法领导的政策、谋略与对策1029

一、政法领导者应掌握的几项基本方针政策1029

(一)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方针1029

(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1029

(三)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方针1030

(四)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逼供信的政策1031

(五)给出路的政策1032

二、公安业务管理的战略与战术1034

三、侦讯谋略1037

四、刑事检察工作的对策1045

五、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对策1047

六、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的对策1049

第八部分 政法工作的改革1056

一、政法工作改革应遵循的方向1056

(一)坚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1056

(二)正确处理政法工作的各种关系1059

(三)实现警察现代化1062

二、公安工作的改革1064

(一)公安工作改革的目标1064

(二)建立优化的治安管理系统1069

(三)城市公安体制的改革构想1072

三、司法工作的改革1076

(一)司法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措施1076

(二)司法解释的改进与完善1080

(三)检察机关与人民代表联系制度的完善1082

(四)中国特色的贪污贿赂检察制度的完善1084

四、民政工作的改革1086

编后1086

文化卷--社会主义文化科技教育领导1089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根本任务、基本规律与领导1089

一、正确认识文化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1089

(一)文化的含义与实质1089

(二)文化的社会功能1090

(三)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1092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1093

(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作用1094

二、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97

(一)发展市场经济的文化使命1097

(二)市场经济与发展文化市场1098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研究的新拓展1099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1101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1101

(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1103

(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1104

(四)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106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1106

五、加强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领导1108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体制、政策与队伍建设1109

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文化建设的指导地位1109

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1110

(一)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的依据和必要性1110

(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1110

(三)文化发展战略之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1111

(四)文化发展战略之二:加强村落文化建设1112

(五)文化发展战略之三:加强群体文化建设1113

(六)文化发展战略之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1115

三、社会主义文化体制与制度1116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必然性1116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内容与措施1117

(三)文化法制建设1120

(四)保护知识产权,繁荣文化事业1121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1123

(一)发展文化事业的总方针1123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124

(三)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政策分类与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1125

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1126

六、提高文化领导者的素质,改进领导方法1127

(一)文化领导的职能与作用1127

(二)文化领导者的素质要求1128

(三)文化领导的领导艺术1129

第三部分 科技工作的领导1132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工作的领导1132

(一)认清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1132

(二)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1136

(三)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1141

(四)党政第一把手都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1143

(五)做好选派科技副县(市)长工作1144

(六)加强科技部门工作领导1145

二、增强领导者与全民的科技意识1146

(一)增强领导者与全民的科技意识,推进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146

(二)对领导者强化科技意识的要求1150

(三)增强领导者和全民科技意识的途径与方法1151

三、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1153

(一)邓小平关于发展科技的战略思想1153

(二)制定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1154

(三)关于制定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认识与建议1155

(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战略1158

(五)国家科委关于1995-2000年科技兴市试点工作实施要点1160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1163

(一)认识科技发展规律,坚持科技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1163

(二)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与具体目标1164

(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1167

(四)加快科技系统的结构调整1173

(五)进一步培育与发展技术市场1175

(六)推动我国科技咨询业发展1179

(七)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建立新型科技体制1182

五、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1184

(一)加速科技进步需要把握的几个指导原则1184

(二)科技政策的制定原则与内容1186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与政策措施1187

六、建立宏大的科技队伍1190

(一)邓小平关于建设宏大的科技队伍的思想1190

(二)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科技队伍1192

(三)现代科技发展对科技人才素质的新要求1193

(四)加速人才的培养与使用1194

(五)关于跨世纪科技人才的培养1196

(六)必须重视培养科技帅才1197

第四部分 教育工作的领导1201

一、加强教育工作的领导1201

(一)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201

(二)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1203

(三)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建设,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1207

(四)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培养跨世纪领导人才1211

(五)关于领导制度的建设1214

二、教育发展战略和计划1218

(一)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和计划措施1218

(二)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对策1223

三、教育体制改革1226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内容1226

(二)关于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改革1230

(三)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1233

四、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1236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1236

(二)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41

(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242

五、加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工作1245

(一)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1245

(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1250

(三)改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251

六、教育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1261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1261

(二)重视青年教育人才的培养1264

(三)培养教育家和学科带头人1268

(四)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1271

(五)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1272

第五部分 文艺工作的领导1276

一、加强文艺工作的领导1276

(一)努力改善和加强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1276

(二)党领导文艺的宗旨和基本内容1277

(三)党领导文艺的作风和方法1278

(四)文艺批评是党领导文艺的重要手段1279

(五)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领导的具体措施1282

(六)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和文艺界的统一战线1283

(七)文艺工作的宏观与微观管理1283

二、文艺体制改革1285

(一)改革是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根本出路1285

(二)文艺体制改革的原则和基本内容1286

三、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1288

(一)党的文艺政策的特性和功能1288

(二)文艺政策的总体构成和发展走向1289

(三)文艺政策的总方针和基本方针1291

(四)体现总方针、基本方针的若干具体政策1292

(五)完善文化艺术经济政策1293

四、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扶植1294

(一)创造适于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1294

(二)提高文艺人才素质1294

(三)带出一支过硬的演职员队伍1296

(四)文艺尖子人才造就法1297

五、文艺领导者素质的提高及工作效绩的检验1298

(一)文艺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1298

(二)文艺领导者的素养1298

(三)衡量文艺领导效绩的主要标准1299

第六部分 新闻出版工作的领导1301

一、加强新闻、广播、影视、出版工作的领导1301

(一)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1301

(二)党对新闻的基本要求1302

(三)加强党委对新闻工作的领导1303

(四)国家对报刊市场的宏观调控1304

二、改革完善新闻出版体制1305

(一)新闻出版改革的目标和任务1305

(二)我国现行宣传领导体制的主要特点及完善方法1307

(三)加强管理,促进广播影视事业的繁荣健康发展1308

(四)建立和健全出版业的竞争机制、搞活出版业1308

(五)加强出版的宏观管理1310

三、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1311

(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1311

(二)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和人民性1313

(三)注重舆论的导向作用1314

(四)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1316

(五)正确实行舆论监督1317

(六)禁止搞有偿新闻1317

(七)必须讲求宣传艺术,提高作品质量1318

四、加强新闻出版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出版人员的素质1320

(一)高度重视宣传队伍的建设1320

(二)提高新闻队伍素质1321

(三)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宣传思想工作干部1322

第七部分 卫生体育工作的领导1324

一、加强卫生工作的领导与管理1324

(一)加强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领导1324

(二)加强卫生管理工作1329

(三)卫生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1335

二、加强卫生队伍的建设,提高卫生人员素质1339

(一)合理配置卫生人才资源,注重卫生管理人才开发1339

(二)医务人员的职业修养1341

(三)改革医务人员考评方法1343

三、体育工作的领导、发展战略与体制改革1344

(一)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344

(二)把我国建设成体育强国1346

(三)“科技兴体”战略1347

(四)将《体育法》落到实处1349

(五)深化体育改革1349

1996《中国领导科学文库 5 经济卷·企业卷·政法卷·文化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海藩,胡彬 1996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领导者语言艺术(1990 PDF版)
领导者语言艺术
1990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国文化精华全集——政治·经济卷(1992年03月第1版 PDF版)
中国文化精华全集——政治·经济卷
1992年03月第1版
经济科学文库 中国工业化经济分析(1994年02月第1版 PDF版)
经济科学文库 中国工业化经济分析
1994年02月第1版
百卷本经济全书  企业文化(1994 PDF版)
百卷本经济全书 企业文化
1994
中国经济文库  金融卷  下(1996 PDF版)
中国经济文库 金融卷 下
1996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  经济学卷  中(1998 PDF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 经济学卷 中
1998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当代经济文库-中国企业卷  下(1996 PDF版)
当代经济文库-中国企业卷 下
1996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国经济文库  财政卷  下(1995 PDF版)
中国经济文库 财政卷 下
1995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国经济文库  税收卷  下(1995 PDF版)
中国经济文库 税收卷 下
1995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国经济文库  财会卷  下(1995 PDF版)
中国经济文库 财会卷 下
1995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文库  普通卷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1998 PDF版)
中国科学技术文库 普通卷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
1998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企业文化与领导(1989 PDF版)
企业文化与领导
1989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当代经济文库  中国企业卷  上(1996 PDF版)
当代经济文库 中国企业卷 上
1996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国经济文库  财政卷  上(1995 PDF版)
中国经济文库 财政卷 上
1995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国经济文库  税收卷  上(1995 PDF版)
中国经济文库 税收卷 上
1995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