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论》求取 ⇩

第一章物理教学的认识论研究1

第一节一般认识论1

一 实践—理论—实践*2

二 个性—共性—个性*4

三 状态—过程—状态*6

第二节发生认识论及其教育模式8

一 活动—图式—活动*9

二 同化—顺应—同化*11

三 平衡—非平衡—平衡*12

四 发生认识论与基础教育模式14

第三节发展认识论及其教育模式18

一 经验—直觉—经验*20

二 结构—转换—结构*22

三 综合—分析—综合*23

四 发展认识论与创造教育模式25

第四节物理概念形成的认识论模式29

一 毛泽东的“实践论模式”29

二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模式”32

三 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模式”38

第二章物理教学的系统论研究43

第一节系统科学三原理43

一 反馈原理44

二 有序原理44

三 整体原理45

四 系统科学原理的哲学基础46

第二节反馈原理与教学原则一47

一 反馈原理的内涵47

二 反馈原理对教育的意义49

三 教学原则一的表述53

第三节有序原理与教学原则二56

一 有序原理的内涵56

二 有序原理对教育的意义60

三 教学原则二的表述63

第四节整体原理与教学原则三67

一 整体原理的内涵67

二 整体原理对教育的意义69

三 教学原则三的表述72

第五节物理概念形成的系统论模式77

一 系统关联模式77

二 协作现象模式83

三 数理匹配模式89

第三章物理教学的结构研究96

第一节牛顿力学的教学结构97

一 教学结构的意义97

二 初等水平的力学结构98

三 中等水平的力学结构99

四 大学水平的力学结构100

第二节 高中力学结构的对话101

第三节 高中电学结构的对话106

第四节方法—问题结构111

一 “一题多解”形成结构111

二 “一题多变”形成结构114

三 “分析—综合”形成结构119

第四章物理教学的模式143

第一节教育模式原理143

一 为什么要研究教育模式143

二 教育模式与教学模式145

三 教育模式三原理147

第二节物理教材对应的教育模式148

一 实验模式148

二 学术模式150

三 文化模式151

四 系统模式153

第三节中学物理导学—讨论模式157

一 模式的实验基础157

二 模式的操作程序158

三 模式的目标161

四 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161

第四节中学物理指导—探索模式164

一 模式的实验基础164

二 模式的操作程序164

三 运用模式的注意事项166

四 模式的目标167

五 模式的理论依据167

第五节中学物理目标—掌握模式168

一 模式的实验基础168

二 模式的操作程序168

三 运用模式的注意事项170

四 模式的目标171

五 模式的理论依据171

第六节中学物理图表—竞赛模式173

一 构想模式的溯源173

二 模式的程序设计174

三 实施的注意事项175

四 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175

五 模式的目标177

第七节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发展趋势178

一 教学模式多样化178

二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179

三 教学模式现代化180

第五章物理教学的技术182

第一节物理教学技术原理与模式183

一 物理教学技术的原理183

二 物理教学技术的模式186

三 物理教学与技术发展189

第二节物理教学媒体的特点和使用190

一 传统教学媒体的特点与使用191

二 电化教学媒体的特点与使用197

第三节物理实验教学技术201

一 演示实验教学技术202

二 学生实验教学技术205

三 课外实验教学技术209

第四节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212

一 学业成绩的测量与评价212

二 实验技能的测量与评价221

三 情感因素的调查与评价226

四 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析与评价231

第六章物理教学的艺术236

第一节物理教学艺术的准则237

一 教学艺术的原理237

二 教学艺术的原则238

三 物理教学艺术的准则243

第二节物理教学艺术的模式244

一 物理教学艺术的特点244

二 物理教学艺术魅力产生的因素247

三 物理教学艺术的模式251

第三节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254

一 激发求知欲的艺术255

二 揭示科学美的艺术257

三 促进发展的艺术261

第七章物理概念教学267

第一节物理概念研究267

一 概念的理解267

二 物理概念269

三 物理量273

四 物理规律275

第二节物理概念形成276

一 物理概念形成的认识论问题277

二 物理概念形成的科学方法论问题284

三 物理概念形成的心理学问题289

四 物理概念形成的教学问题297

第三节物理概念形成的教学程序研究304

一 物理概念形成的教学程序304

二 “能”概念形成的教学研究的重要性308

三 “功”概念形成的教学程序318

四 “机械能”概念形成的教学程序322

五 “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教学程序324

第四节初中二年级“数理概念匹配”研究327

一 学习物理概念的数学困难327

二 自编教材:等比关系和等积关系331

第五节高中一年级“数理概念匹配”研究339

一 学习物理概念的数学困难339

二 数理概念匹配:矢量运算340

三 关于“矢量运算”的教学讨论344

第六节高中物理选修课“数理概念匹配”探索347

一 数学概念先行347

二 初等数学并不“简单”348

三 “数理概念匹配”探索的启示351

第八章物理问题教学355

第一节物理问题解决研究的意义356

一 物理问题解决的内涵356

二 物理问题解决的心理活动模式357

三 物理问题解决研究的价值358

第二节物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359

一 物理问题解决的程序模式360

二 物理问题解决的行动模式361

三 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362

四 物理问题解决过程的思维形式367

第三节物理问题解决的策略368

一 两条基本的解题思路368

二 解题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369

三 物理问题解决的一些特殊方法375

第四节物理问题解决教学过程的高效益途径探讨378

一 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的主要思维障碍379

二 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认识误区382

三 提高问题解决教学效益的途径384

第九章物理教学方法388

第一节方法与结构389

一 科学方法的范畴结构390

二 教育科学方法的范畴结构391

三 教学方法的范畴结构393

第二节常规教学方法与应用396

一 备课方法396

二 引入方法405

三 授课方法409

四 复习方法414

第三节科学方法与应用422

一 模拟方法422

二 理想方法423

三 类比方法427

四 比较方法428

第四节综合方法与应用429

一 活动教学方法430

二 隐性教学方法439

三 反馈控制方法446

四 综合交叉方法452

主要参考文献455

1996《物理教学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查有梁等著 1996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物理教育通论(1991 PDF版)
物理教育通论
1991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理论物理学(1960 PDF版)
理论物理学
1960
现代物理教学论上册(1992年7月第1版 PDF版)
现代物理教学论上册
1992年7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物理教学心理学(1988 PDF版)
物理教学心理学
1988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物理教学论(1999 PDF版)
中学物理教学论
1999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理论物理学(1960 PDF版)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理论物理学
196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物学教学论(1988 PDF版)
生物学教学论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物理导论  力学、热物理学卷(1999 PDF版)
理论物理导论 力学、热物理学卷
1999 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物理教学论(1996 PDF版)
物理教学论
1996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大学物理与通才教育  大学物理教学论初探(1995 PDF版)
大学物理与通才教育 大学物理教学论初探
1995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理论物理简明教程(1980 PDF版)
理论物理简明教程
1980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理论物理学(1960 PDF版)
理论物理学
196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理论物理简明教程  上  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1998 PDF版)
理论物理简明教程 上 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1998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理论物理简明教程(1996 PDF版)
理论物理简明教程
1996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理论物理学(1993 PDF版)
理论物理学
1993 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