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全书》求取 ⇩

第一篇面向21世纪的教学艺术观1

一、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世纪1

(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变化与社会形态特征1

(二)走向知识经济时代2

二、21世纪的人才观8

(一)21世纪劳动世界景况8

(二)21世纪对国民及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9

三、迎接21世纪需要实施素质教育13

(一)21世纪的教育转变13

(二)知识经济与教育的使命15

(三)实施素质教育18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理论问题23

(一)主体参与是主体性发展的必要条件23

(二)双主体参与的教学规律25

(三)双主体参与的原则和方法27

第二篇教学艺术基本原理31

一、教学艺术研究的历史线索31

(一)我国教育家关于教学艺术的思想31

(二)国外教学艺术思想的初步研究32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学艺术研究33

(四)教学艺术研究的历史必然36

二、教学艺术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37

(一)关于教学是一门艺术37

(二)关于教学艺术和教学科学39

(三)教学艺术的本质41

(四)教学艺术的种类43

三、教学艺术的特点45

(一)形象性45

(二)情感性45

(三)灵活性46

(四)娱乐性47

(五)个性化47

(六)创造性47

(七)魅力性48

四、教学艺术的功能48

(一)教学艺术能培养学生的美感,发展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48

(二)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增长和探索能力的提高49

(三)教学艺术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49

(四)教学艺术能维护和推动教学过程的进展,是教学活动的动力49

五、教学艺术的创造50

(一)教学艺术创造的生理学基础50

(二)教学艺术创造的心理学基础51

(三)教学艺术创造的美学基础53

(四)教学艺术创造的教育学基础54

(五)教学艺术创造的社会条件54

(六)教学艺术创造的学校条件55

(七)教学艺术创造的心理条件56

(八)教学艺术创造的各种条件的结合58

六、教学艺术的掌握与应用59

(一)教学艺术的掌握59

(二)教学艺术的应用63

七、教学艺术的基本范畴之一:教学风格67

(一)教学风格的本质67

(二)教学风格的类型68

(三)教学风格的形成因素69

(四)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70

(五)教学风格的指标71

八、教学艺术的基本范畴之二:教学机智74

(一)教学机智的本质74

(二)教学机智的特点75

(三)教学机智举例76

九、教学艺术的基本范畴之三:教学幽默79

(一)教学幽默的内涵79

(二)教学幽默的特点80

(三)教学幽默的作用80

(四)运用教学幽默的原则82

(五)教学幽默的表现形式83

(六)教学幽默感的培养84

第三篇备课艺术86

一、备课的意义86

(一)备课的含义86

(二)备课的地位86

(三)备课的意义87

二、备课的种类87

(一)教师备课与学生备课87

(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88

(三)单班备课与复式备课88

(四)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88

(五)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88

(六)综合课的背课和单一课的备课89

三、备课的基本原则89

(一)方向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原则89

(二)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统一原则90

(三)整体性原则90

(四)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原则91

(五)发展性原则91

(六)新异性原则91

(七)陶冶性原则92

四、备课的一般程序92

(一)明确教学任务,确立教学目的92

(二)了解教学对象93

(三)掌握教学内容93

(四)选择教学方法94

(五)准备教具94

(六)设计教学过程95

(七)编写教案96

(八)说课与试讲97

(九)反馈调整97

五、备课实例98

(一)第九册作文教学计划98

(二)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100

(三)有余数除法的教案设计102

(四)《初冬》的不同教法设计103

(五)浅谈小学历史备课与教学设计105

(六)从一节分数加减法复习课看复习课的设计107

第四篇开讲艺术110

一、开讲艺术的特征110

(一)审美性特征110

(二)创造性特征110

(三)情感性特征110

(四)形象性特征110

(五)新颖性特征111

(六)周密性特征111

(七)趣味性特征111

(八)目的性特征112

(九)灵活性特征112

(十)启发性特征112

(十一)多样性特征113

二、开讲艺术的功能113

(一)保持记忆功能113

(二)激发学习动机功能113

(三)促进智能发展功能113

(四)发挥美感功能114

(五)激发兴趣功能114

(六)承上启下功能114

(七)调剂学习情绪功能114

三、开讲艺术的原则115

(一)激发兴趣原则115

(二)启迪思维原则115

(三)触发情感原则115

(四)新奇多变原则116

(五)直观形象原则116

(六)审美体验原则116

四、开讲艺术的方法116

(一)引趣式开讲法116

(二)诱导式开讲法120

(三)提问式开讲法125

(四)概括式开讲法130

(五)描述式开讲法133

(六)情境式开讲法137

(七)悬念式开讲法141

(八)练习式开讲法146

(九)激励式开讲法148

(十)实验式开讲法151

(十一)观察式开讲法154

第五篇课堂提问艺术157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157

(一)激发学生兴趣157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157

(三)调控教学过程158

(四)引起学生注意159

(五)利于心智技能形成159

(六)引入新课功能159

(七)激励学习积极性功能159

二、课堂提问的理论依据159

(一)课堂提问的心理学依据159

(二)课堂提问的教育学依据161

(三)课堂提问的“三论”依据165

三、课堂提问的类型169

(一)按课堂提问的问题分类169

(二)按课堂提问的形式分类170

(三)各种提问类型的频率分析172

四、课堂提问的优化173

(一)课堂提问的优化原则173

(二)课堂提问的优化标准177

五、课堂提问的方法180

(一)次序法180

(二)铺垫法180

(三)核心法181

(四)对比法181

(五)引导法182

(六)想象法182

(七)点睛法182

(八)寻究法182

(九)引路法183

(十)破题法183

(十一)综合法183

(十二)评论法184

(十三)连环法184

(十四)消化法185

(十五)发散法185

(十六)激趣法185

(十七)重复法185

(十八)迁移法186

(十九)诱发法187

(二十)逆向法187

六、课堂提问的技巧188

(一)明确目的188

(二)围绕中心188

(三)言简意赅188

(四)富有趣味188

(五)启发思维188

(六)考虑程度189

(七)类型多样189

(八)形式新颖189

(九)难点分散190

(十)抓住关键190

(十一)把握线索190

(十二)以旧引新190

(十三)理正关系190

(十四)显现亮度190

(十五)挖掘深度190

(十六)设置坡度191

(十七)难易适度191

(十八)因势利导191

(十九)逐层深化191

(二十)先易后难191

(二十一)逻辑顺序192

(二十二)激发悬念192

(二十三)激疑问难192

(二十四)利用矛盾192

(二十五)相机诱导193

(二十六)叩其两端193

(二十七)提要钩玄193

(二十八)运用对比193

(二十九)画龙点睛193

(三十)点拨启迪194

(三十一)一石三鸟194

(三十二)环环相扣194

(三十三)变换角度194

(三十四)结合板书进行提问194

七、课堂提问设计的艺术195

(一)课堂提问设计的意义195

(二)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化195

(三)课堂提问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98

八、启发学生提问的艺术217

(一)投石激浪巧提问218

(二)比较中激发思维218

(三)学科特点要鲜明221

(四)主体地位作保证224

(五)善引善导掀高潮227

(六)提问原因要分明229

(七)提问技巧常记心230

九、启发学生答问的艺术231

(一)创造良好气氛231

(二)引导学生自己置疑234

(三)把握提问时机235

(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236

(五)选择好提问方法237

(六)注意及时反馈调控239

(七)加强评价,正面强化241

(八)答问后的处理艺术242

(九)处理学生不答问题的对策242

十、课堂提问要注意的若干问题246

(一)遵循课堂提问基本原则246

(二)做好课堂提问的准备工作248

(三)确定课堂提问的程序249

(四)掌握提问的策略251

第六篇板书艺术256

一、板书的重要性256

二、板书的美学要素257

(一)情感美257

(二)简洁美257

(三)对称美259

(四)照应美259

(五)和谐美259

(六)流动美260

(七)立体美260

(八)布局美261

(九)整体美261

(十)整齐美262

(十一)含蓄美262

(十二)哲理美262

(十三)奇异美263

(十四)造型美264

(十五)线条美265

(十六)文字美265

(十七)色彩美265

三、板书的功能266

(一)增强记忆力266

(二)发展思维力266

(三)提高审美力266

(四)培养创造力和提高理解力267

(五)化静为动267

(六)思维导向267

(七)总结联想268

(八)归纳概括269

四、板书设计的原则269

(一)目的性原则269

(二)准确性原则270

(三)简练性原则270

(四)直观性原则270

(五)整体性原则271

(六)条理性原则271

(七)启发性原则271

(八)实用性原则272

(九)多样性原则272

(十)示范性原则272

(十一)相称性原则272

(十二)针对性原则273

(十三)系统性原则273

(十四)概括性原则275

(十五)计划性原则275

(十六)灵活性原则276

(十七)时效性原则276

五、板书设计的方法277

(一)图象法278

(二)形象法279

(三)归纳法279

(四)推理法279

(五)信息交合法280

(六)一点切入法280

(七)逆向分析法281

(八)以点带面法281

(九)重点突破法281

六、板书设计的形式282

(一)板画式板书282

(二)连线式板书282

(三)提示式板书283

(四)提问式板书283

(五)脉络式板书283

(六)辐射式板书283

(七)往复式板书283

(八)交叉式板书284

(九)对比式板书285

(十)线索式板书285

(十一)总分式板书285

(十二)递进式板书285

(十三)鱼贯式板书285

(十四)评论式板书286

(十五)方阵式板书286

(十六)坐标式板书286

(十七)联系式板书287

(十八)螺旋式板书287

(十九)显微式板书287

(二十)浓缩式板书288

(二十一)纺锤式板书288

(二十二)扇面式板书288

(二十三)排列式板书288

(二十四)练习式板书288

(二十五)宝塔式板书289

(二十六)阶梯式板书289

(二十七)条幅式板书289

(二十八)回环式板书289

(二十九)摘录式板书290

(三十)对称式板书290

(三十一)表格式板书290

七、板书设计的技巧290

(一)精心构思整体设计290

(二)合理布局 虚实相生290

(三)锤炼文字 概括点拨291

(四)技艺熟练 富于创新291

(五)师生合作 共同参与292

(六)运用线条 加强联想292

(七)图象辅助 有机结合292

(八)立体构思 排列有序293

(九)抓住特点 灵活多变293

(十)美观大方 精炼醒目294

(十一)配合讲解 适时板书294

(十二)纵向反馈 和谐共振295

(十三)简洁迅速 突出中心295

(十四)循序渐进 拓宽思路295

(十五)注重结构 培养能力295

(十六)布局美观 激发情趣296

(十七)突出感知 详略得当296

(十八)标新立异 富于启发296

(十九)教学训练 有机结合296

(二十)整理归纳 构建网络297

(二十一)梳理比较 沟通联系297

(二十二)归纳类比 区别异同297

八、板书的造型艺术297

(一)以事件主题为中心,利用圆形、椭圆形板书造型297

(二)以人物之间矛盾为中心,利用两圆相交板书造型298

(三)以事件经过为中心,利用平行线、长方形、三角形板书造型298

(四)以事件发生地点为中心,利用十字形板书造型299

(五)以人物行动或心理描写为中心,利用菱形或正方形板书造型299

(六)以文章思路为中心,利用阶梯式板书造型300

九、板书的对比艺术300

(一)《一个苹果》不同形式板书艺术评析300

(二)《望庐山瀑布》不同形式板书艺术评析301

十、板画艺术302

(一)板画的意义和特点302

(二)板画的作用303

(三)板画的设计305

第七篇教学语言艺术307

一、教学语言艺术的原则307

(一)善意尊重原则307

(二)可接受性原则309

(三)协调一致原则310

二、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313

(一)教学语言的内容美313

(二)教学语言的形式美314

(三)教学语言的音色美316

(四)教学语言的情感美318

(五)教学语言的节奏美319

三、教学语言的表达艺术321

(一)解释说明法322

(二)推导论证法323

(三)分析综合法324

(四)对照比较法325

(五)旁征博引法326

(六)强调突出法327

(七)委婉含蓄法329

(八)提问质疑法330

四、教学语言表达应注意的问题331

(一)解释说明的生动性332

(二)推导论证的联系性332

(三)分析综合的条理性333

(四)对照比较的鲜明性333

(五)旁征博引的流畅性334

(六)强调突出的适度性334

(七)委婉含蓄的可解性335

(八)提问置疑的启发性335

五、课堂开讲的语言艺术336

(一)开讲语言艺术的应用原则336

(二)开讲语言艺术的教学形式338

(三)开讲语言的设计方法341

六、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343

(一)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应用原则343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345

(三)提问语言的设计方法346

七、课文举例的语言艺术346

(一)举例的语言艺术应用原则346

(二)举例在语言上应注意的问题347

八、课堂结尾的语言艺术347

(一)结尾的语言艺术应用原则347

(二)结尾的语言艺术运用方法349

九、教学语言的非言语交流351

(一)教师仪表352

(二)人际距离354

(三)教具语言355

十、语调交流艺术357

(一)语调交流概述357

(二)语调交流技巧要素分析359

(三)教师语调交流技巧训练361

十一、学科教学语言艺术标准365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艺术365

(二)语文课教学语言特点366

(三)数学课的教学语言要求368

(四)历史课教学语言艺术369

(五)地理课教学语言应用371

第八篇激趣艺术374

一、兴趣的概述374

(一)兴趣的概念374

(二)产生兴趣的动因375

(三)兴趣的分类377

二、兴趣的作用378

(一)兴趣是学生渴望求知的内部动力378

(二)兴趣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因素379

(三)兴趣是开发学生大脑潜能的有效措施380

(四)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诱因380

(五)兴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380

三、兴趣的培养途径381

(一)学生的自我培养381

(二)教师和家长的培养381

四、兴趣的培养模式382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82

(三)从“兴趣点”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86

(三)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90

(四)遵循“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互转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94

(五)应用“成功——兴趣——成功”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96

(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97

五、激趣的策略402

(一)新奇激趣法402

(二)悬念激趣法403

(三)直观激趣法404

(四)提问激趣法405

(五)情感激趣法406

(六)设疑激趣法407

(七)情趣激趣法409

(八)情境激趣法410

(九)知识激趣法411

(十)导语激趣法413

(十一)以美激趣法413

(十二)操作激趣法415

(十三)游戏激趣法416

(十四)竞赛激趣法417

(十五)练习激趣法417

(十六)图示激趣法423

(十七)表演激趣法423

(十八)讨论激趣法424

(十九)实验激趣法424

(二十)迁移激趣法424

六、学科教学中的激趣方法425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激趣方法425

(二)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方法426

(三)作文教学中的激趣方法433

(四)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方法434

(五)物理教学中的激趣方法439

(六)化学教学中的激趣方法442

(七)地理教学中的激趣方法446

(八)历史教学中的激趣方法451

(九)音乐教学中的激趣方法456

(十)美术教学中的激趣方法458

第九篇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艺术460

一、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作用与功能460

(一)强烈的激励功能460

(二)鲜明的愉悦功能460

(三)有效的促学功能460

(四)潜移默化的审美功能460

(五)掀起课堂小高潮的要件461

二、巧妙提问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61

(一)由浅入深巧提问461

(二)通过故事巧提问462

三、巧妙设置悬念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62

四、辨析错题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63

五、鼓励发散思维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64

六、通过生动活泼游戏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65

七、有趣的实验操作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67

八、创设动人情境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69

(一)绘声绘色朗读和形态动作469

(二)创设动人情境引入高潮469

九、运用直观形象手段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71

十、课堂辩论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73

十一、运用综合手段掀起课堂教学小高潮474

第十篇练习设计艺术476

一、练习设计的意义476

(一)巩固强化作用476

(二)因材施教作用476

(三)信息反馈作用476

(四)非智力因素培养作用477

二、练习设计的原则477

(一)目的性原则477

(二)整体性原则477

(三)针对性原则478

(四)层次性原则478

(五)适度性原则478

(六)适量性原则479

(七)少、精、活原则479

(八)趣味性原则479

(九)典型性原则480

(十)启发性原则480

三、练习的类型481

(一)基础型练习481

(二)迁移型练习481

(三)准备型练习481

(四)启发型练习481

(五)单一型练习482

(六)综合型练习482

(七)对比型练习482

(八)针对型练习482

(九)尝试型练习483

(十)发展型练习483

(十一)变式型练习483

(十二)诊断型练习483

(十三)创造型练习483

(十四)实践型练习484

四、练习题设计与技巧484

(一)选择题的设计484

(二)判断题的设计488

(三)填充题的设计489

(四)改错题的设计489

(五)配对题的设计489

(六)分类题的设计490

(七)连接题的设计490

(八)简答题的设计490

五、练习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490

(一)理解编排意图依据大纲教材490

(二)强化针对意识 练习注意实际491

(三)明确教学目的 突出练习重点491

(四)练习形式多样 激发学生兴趣492

(五)加强对比练习 克服思维定势492

(六)结合实际操作 加深意义理解492

(七)学习编题技巧 掌握解题规律492

(八)掌握时间维度 适当练习密度493

(九)复习题注意“六性” 增强复习效果494

六、练习指导的技巧495

(一)在练习中做到有序495

(二)发挥主导作用496

(三)处理好练习中的几个关系496

七、搞好练习反馈497

(一)反馈在练习中的作用497

(二)设计反馈练习的目的497

(三)反馈练习的方法499

八、练习批改的技巧499

(一)练习布置的方法499

(二)练习批改的原则500

(三)练习批改的方法500

(四)练习批改注意的问题501

九、练习讲评的技巧503

(一)练习讲评的意义503

(二)练习讲评的方法503

(三)练习讲评须注意的问题504

(四)如何写好练习批改录505

十、总复习的艺术506

(一)总复习设计的艺术506

(二)总复习组织的艺术510

(三)总复习操作的艺术512

第十一篇结尾艺术517

一、课堂结尾的特点517

(一)目标性517

(二)引导性517

(三)针对性518

(四)激励性518

(五)粘连性518

二、课堂结尾的原则518

(一)精要原则519

(二)呼应原则519

(三)多样性原则519

三、课堂结尾的42种方法519

(一)复述式结尾519

(二)自然式结尾520

(三)回收式结尾520

(四)发散式结尾520

(五)练习式结尾520

(六)迁移式结尾520

(七)推测式结尾520

(八)假想式结尾520

(九)谜语式结尾520

(十)游戏式结尾520

(十一)归纳式结尾521

(十二)朗读式结尾521

(十三)抒情式结尾521

(十四)点晴式结尾521

(十五)概括中心式结尾521

(十六)提炼式结尾521

(十七)提问式结尾521

(十八)讨论式结尾521

(十九)激发式结尾522

(二十)悬念式结尾522

(二十一)渗透式结尾522

(二十二)铺垫式结尾522

(二十三)音乐式结尾522

(二十四)儿歌式结尾522

(二十五)竞赛式结尾522

(二十六)激趣式结尾523

(二十七)展现式结尾523

(二十八)观察式结尾523

(二十九)联系式结尾523

(三十)探索式结尾523

(三十一)拓展式结尾523

(三十二)暗含式结尾523

(三十三)寓意式结尾523

(三十四)异峰突起式结尾523

(三十五)照应式结尾524

(三十六)总结式结尾524

(三十七)类比式结尾524

(三十八)质疑式结尾524

(三十九)想象式结尾525

(四十)比赛式结尾525

(四十一)故事式结尾525

(四十二)结课有法,而无定法525

第十二篇选择教学方法的艺术526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526

(一)依据教学原则526

(二)依据教学目标526

(三)依据教学内容526

(四)依据学科特点526

(五)依据学生特征527

(六)依据教师特点527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527

三、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528

(一)注意反馈调控优化课堂结构528

(二)注意灵活性和调控性528

(三)注意积极性与整体性529

(四)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529

(五)注意教法与学法的统529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较与评价标准530

(一)教学方法选择比较530

(二)教学方法的评价标准530

五、有特色的教学方法简介531

(一)邱学华尝试教学法531

(二)刘显国反馈教学法532

(三)魏书生语文六步教学法533

(四)黎世法六课型(因素)单元教学法534

(五)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535

(六)目标教学法536

(七)政治五步教学法536

(八)语文问题导读法536

(九)数学引疑五步教学法537

(十)物理悬念教学法537

(十一)化学程序启发教学法538

(十二)物理四环节启发教学法538

(十三)英语双调控教学法538

(十四)自然课情境激励教学法539

(十五)历史读评练教学法540

第十三篇学法指导艺术541

一、学习的基本原理541

(一)学习概述541

(二)学习的规律543

(三)学习的理论548

二、学法指导概述570

(一)学法指导的含义570

(二)学法指导的性质571

(三)学法指导的要求571

三、学法指导的意义573

(一)学法指导是转变教学观念的突破口573

(二)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574

(三)学法指导是发挥学生内因作用的有力措施574

(四)学法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574

(五)学法指导是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575

四、学法指导的过程575

(一)学法指导过程的实质575

(二)学法指导过程的谐振576

(三)学法指导过程的控制579

(四)学法指导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581

五、学法指导的内容583

(一)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583

(二)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583

(三)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583

(四)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83

(五)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584

六、学法指导的原则584

(一)针对性原则584

(二)操作性原则585

(三)系统性原则585

(四)点面结合原则586

(五)情感意志原则587

七、学法指导的模式587

(一)课程传授式587

(二)题讲座式588

(三)学科渗透式588

(四)学法诊断式589

(五)经验交流式589

(六)自学辅导式590

(七)学习规程式590

(八)过程渗透式590

(九)专项训练式590

(十)点拨指导式591

(十一)转换迁移式591

(十二)领悟发现式592

八、学法指导的方法592

(一)讲授指导法592

(二)示范指导法592

(三)提示指导法592

(四)思路指导法593

(五)归纳指导法593

(六)程序指导法593

(七)对比指导法593

(八)渗透指导法594

(九)求异指导法594

(十)歌诀指导法594

(十一)教授指导法595

(十二)规律指导法595

(十三)比拟指导法595

(十四)说理指导法595

(十五)反复指导法596

(十六)矫正指导法596

(十七)兴趣指导法596

(十八)比较指导法596

(十九)摹仿指导法597

(二十)概括指导法597

(二十一)操作指导法597

(二十二)读书指导法598

(二十三)问题指导法598

(二十四)设疑指导法598

(二十五)研究指导法599

(二十六)结构指导法599

九、学法指导的应用600

(一)语义教学中的学法指导600

(二)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608

(三)物理教学中的阅读指导609

(四)化学教学中的阅读指导611

(五)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613

(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617

(七)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619

(八)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指导623

十、学法指导的研究625

(一)学法指导的指导思想625

(二)学法指导的制约因素625

(三)学法指导的方法选择626

(四)学法指导研究的基本问题626

第十四篇课堂态势语言艺术629

一、态势语言交流概述629

(一)态势语言研究状况629

(二)体态交流630

(三)教师体态交流的作用与功能634

二、教师体态交流原则636

(一)善意尊重原则636

(二)师生共意原则637

(三)协调一致原则639

(四)最优搭配原则640

(五)自我意识原则642

三、教师身势交流艺术643

(一)教师身势交流概述643

(二)教师身势交流的技巧与要求645

四、教师手势交流艺术649

(一)手势交流概述649

(二)教师手势交流一般技巧651

(三)教师手势交流技巧运用要求654

五、教师表情交流艺术655

(一)表情的概述655

(二)笑的理论657

(三)面部表情的特点与特征658

(四)教师表情交流的运用659

六、师生目光交流艺术660

(一)眼睛变化与心理活动660

(二)目光的特征与注视的类型662

(三)教师目光交流技巧的运用与训练663

第十五篇说课艺术666

一、说课的主要内容666

二、说课的类型666

三、说目标667

四、说教材668

五、说教程669

六、说教法669

七、说学法670

八、说练习设计671

九、说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72

十、说课实例672

第十六篇电化与多媒体教学艺术678

一、电化教学概述678

(一)电化教学的特点678

(二)电化教学的作用678

二、电化教学的基本原则679

(一)明确目的,讲究实效原则679

(二)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原则680

(三)媒体选择与组合最优化原则680

(四)直观与抽象相结合原则681

(五)及时准确的反馈原则681

三、课堂电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682

(一)充分发挥教材的主导作用682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682

(三)充分发挥媒体的中介作用683

四、运用电教媒体683

(一)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683

(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的艺术687

五、电化教学的十四种方法688

(一)积累资料法688

(二)充实内容法688

(三)再现过程法689

(四)快速展示法689

(五)激发兴趣法689

(六)创设情境法689

(七)推陈出新法689

(八)拓宽形式法690

(九)理清文路法690

(十)启迪思考法690

(十一)强化重点法690

(十二)点化难点法690

(十三)直观演示法690

(十四)视听结合法691

第十七篇目标教学艺术692

一、制定目标艺术692

(一)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693

(二)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693

(三)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694

(四)教学目标要难易适度694

二、前提测评艺术695

(一)前提测评的意义695

(二)前提测评的特点696

(三)前提测评的原则696

(四)前提测评的形式696

(五)前提测评应注意的问题698

三、认定目标艺术699

(一)主要的认定方式:口述认定和书写认定699

(二)主要的认定方法:课前集中认定和课中分层认定699

四、导学达标艺术700

(一)实验法700

(二)操作法701

(三)发现法702

(四)阅读法702

(五)矛盾法703

(六)达标四种方法704

五、达标测评艺术706

(一)编制测试题的艺术706

(二)达标测评的方式706

(三)评价、矫正的艺术707

第十八篇课堂教学应变艺术708

一、课堂教学应变艺术概述708

(一)什么叫课堂教学应变艺术708

(二)课堂应变活动的特性708

(三)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类型708

(四)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709

二、课堂教学应变的常用方法710

(一)幽默法710

(二)宽容法710

(三)警告法710

(四)分身法711

(五)克制法711

(六)嫁接法711

(七)暂冻法711

(八)调虎离山法711

(九)因势利导法712

(十)转换思路法712

(十一)问题转换法712

(十二)增补法712

(十三)升温法712

(十四)讨论法712

(十五)激将法713

(十六)调整法713

(十七)暗收法713

(十八)错导法713

(十九)悬挂法714

(二十)注视法714

(二十一)暗示法714

(二十二)提问法714

(二十三)沉默法(停顿)法714

(二十四)接近法715

(二十五)表扬法715

(二十六)特殊法715

(二十七)情感法715

(二十八)诱导法715

(二十九)旁敲侧击法715

(三十)设悬激奇法715

第十九篇活动课教学设计艺术717

一、新型活动课程的特点717

(一)活动与课程717

(二)活动课程与传统的课外活动719

(三)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法720

(四)新型活动课程与实用主义活动课程721

(五)新型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722

二、活动课程与当今教育改革723

(一)活动课程与课程改革723

(二)活动课程与素质教育725

(三)活动课程与儿童自身发展727

三、活动课程实验的设计729

(一)活动课程教育目标的确定729

(二)活动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731

(三)课时类型改革与课程计划调整732

(四)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关系733

四、活动课程的教学实施735

(一)活动课程教材建设735

(二)活动课程教学原则736

(三)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736

(四)活动课程通用型教学结构737

(五)活动课教师备课738

(六)活动课师生角色定位740

五、活动课程管理741

(一)活动课程组织管理741

(二)活动课程教育思想管理742

(三)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742

(四)活动课程师资管理743

(五)活动课程的硬环境与软环境管理743

六、活动课程的评估744

(一)活动课程评估的层面744

(二)对活动课程改革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745

(三)对学生全面素质、个性发展状况的评估745

七、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实例749

第二十篇完善课堂教学其他方面的艺术752

一、教学的人际关系艺术752

(一)教师的人际关系752

(二)教师之间的协调艺术754

(三)师生之间的融洽艺术756

(四)学生之间的合作艺术758

(五)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758

二、演示实验艺术759

(一)演示实验的意义759

(二)演示实验的分类760

(三)演示实验的原则761

(四)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761

(五)演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762

三、思维训练的艺术764

(一)单一性思维训练艺术764

(二)组合性思维训练艺术769

四、培养记忆能力的艺术771

(一)明确一个目的771

(二)做到两个科学771

(三)培养三类能力772

(四)弄清四个记忆773

(五)并用五个器官774

(六)搞好六个结合774

(七)掌握七种方法775

五、教学资料借鉴艺术776

(一)教学资料的采集艺术776

(二)教学资料的汲取艺术777

(三)教学资料的运用艺术777

(四)教学资料的创新艺术778

第二十一篇教学艺术范例780

一、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四例780

二、霍懋征教“聪明”783

三、图象直观783

四、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784

五、在讲解和板书过程中揭示文章的思路784

六、启发式谈话两例785

七、选择最美的语言786

八、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想象786

九、点拨的艺术技巧787

十、激疑787

十一、集体计论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788

十二、激情788

十三、激趣789

十四、怎样扭转课堂气氛789

十五、偶发事件的处理790

十六、宽容是教师应有的素质791

十七、课后质疑791

十八、彩蝶王长飞之谜792

十九、变事故为故事792

二十、别具一格的考试792

二十一、引导学生乐学793

二十二、培养创造思维795

二十三、游戏教学796

二十四、时宗本的课堂教学艺术798

二十五、张萍的激励艺术807

二十六、常建芳的设疑艺术811

二十七、焦兰君的设置小高潮艺术814

二十八、陈铭的教学艺术美817

二十九、吴正宪的语言艺术819

第二十二篇个性培养艺术823

一、概述823

(一)什么是个性化教育823

(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825

(三)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方法827

二、个性教育的设计834

(一)个性发展与个别化教学834

(二)小学生个性教育研究设计目标836

(三)个性教育设计的主要形式及内容838

三、性格的培养艺术840

(一)性格的形式840

(二)小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与教育841

(三)小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发展与培养842

(四)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其培养843

(五)超常规性格的品质特征与引导方法846

四、意志的培养848

(一)学生意识品质培养的途径848

(二)小学生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与培养850

(三)中学生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与培养851

五、情感教育853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853

(二)情感的发展与培养856

六、优等生的心理问题861

(一)优等生的消极障碍心理861

(二)优等生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862

(三)优等生心理障碍的特征862

七、“中等生”的心理障碍及疏导864

(一)“中等生”心理障碍引起的变态864

(二)疏导“中等生”心理障碍的若干尝试865

八、后进学生的心理障碍及转化方法866

(一)后进生心理障碍的表现866

(二)后进生心理障碍转化方法867

第二十三篇教学艺术风格与教学艺术家的养成870

一、教学艺术风格的含义870

(一)风格的含义870

(二)什么是教学艺术风格870

二、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871

三、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872

四、教学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873

(一)教学的基调873

(二)教学的节奏874

(三)教学的风度874

五、教学艺术家的养成876

六、教学艺术家要对教学艺术不断追求和研究877

(一)从实际出发发掘教学艺术的真谛877

(二)加强对教学艺术理论和手段技巧的研究878

(三)教学论、美学和心理学的互相渗透879

第二十四篇中外教育家论教学艺术881

一、关于教学目的和意义881

二、关于教学的内容887

三、关于教学原则892

(一)论兴趣与求知欲893

(二)论直观895

(三)论循序渐进896

(四)论启发897

(五)论因材施教897

(六)论教学态度899

(七)论勤奋努力900

(八)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901

(九)论专心有恒902

(十)论学以致用903

(十一)论教学的心理环境904

(十二)论课内外相结合905

四、关于教学方法905

五、关于教学组织910

1999《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全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寒天主编 1999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