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气功》求取 ⇩

绪论1

一、植物病毒及病毒病害在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意义1

二、植物病毒在生物学上的意义3

三、国际植物病毒学发展的概况及当前研究的方面4

1.植物病毒病害症状描述期4

2.植物病毒病原的认识期5

3.植物病毒病理学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期6

4.植物病毒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研究时期7

四、我国植物病毒病害及病毒学研究的概况8

五、农业八字宪法为研究植物病毒及病毒病害开辟了广阔的前途9

第一章植物病毒草的侵染11

一、植物病毒的侵入11

1.侵入的开端11

2.侵入与植物组织的关系12

3.擦伤侵入时的一些影响因素14

(一)病毒本身的影响14

(二) 寄主的影响15

(三) 接种部位的影响15

(四) 摩擦材料的影响16

(五) 化学物质的影响17

(六) 水的影响17

(七) 温度的影响18

(八) 光的作用18

二、侵入后的动态19

三、植物体内病毒分布的局限性及全面性21

四、寄主范围及个体反应22

小结26

第二章侵染与寄主生理的关系27

一、病毒侵染对寄主植物生理的影响27

1.呼吸作用的变动27

2.光合作用的增减29

3.氮素物质及蛋白质的代谢30

4.酶的变动31

5.细胞中其他物质的变化32

二、寄主生理状态对病毒侵染的影响34

1.温度的关系34

2.光照与季节性的影响38

3.营养关系40

4.生理年龄的关系42

小结43

第三章 症状及病变44

一、症状的发展过程47

二、症状的类型48

1.一般性的衰弱或抑制48

2.器官之间发育比例的反常49

3.叶、萼、花的变色变形50

4.果实的畸形变质60

5.坏死症61

6.伤瘤、增生及木栓化63

三、症状的隐潜63

四、内部病变及内含体64

1.病理解剖中所见的内部病变64

2.染病细胞中的内含体67

3.内含体的一些记载70

五、植物病毒病害症状的记录方法71

小结75

第四章非介体传播76

一、液汁擦伤传播77

二、土传问题80

三、嫁接传播82

四、种子、花粉及播种材料的传播85

小结88

第五章介体传播89

一、昆虫介体89

1.各类昆虫传播病毒的比例89

2.传播病毒的机制90

3. 昆虫介体的专化性94

4.传毒能力的变异及影响因素96

5.植物病毒对昆虫的影响98

二、昆虫传毒与病毒病流行的关系99

1.昆虫介体活动的强度99

2.寄主植物的生理状况103

三、昆虫传播病毒的试验方法104

四、其他生物介体106

小结110

第六章分离、形态、体积及物理属性111

一、植物病毒的分离111

1.毒原的繁殖112

2.抽液及初提纯113

3.精提及结晶114

(一)金属盐沉淀法115

(二)乙醇沉淀法117

(三)等电点或酸化沉淀法118

(四)超速离心法118

(五)梯级密度离心提纯法120

(六)结晶120

二、形态及体积的观测123

1.电子显微123

2.超外过滤128

3.沉淀常数及扩散系数130

4.X-射线的绕射及光的散射133

三、植物病毒的一些物理属性133

1.光谱光度的吸收133

2.电泳及色层分析135

3.物理纯化137

小结144

第七章化学组成及繁殖机制145

一、病毒质粒中的蛋白质组成145

二、病毒质粒中的核酸150

三、病毒的蛋白质及核酸的作用153

四、病毒的繁殖155

1.细菌噬菌体的繁殖过程155

2.高等植物病毒的繁殖过程157

3.影响病毒繁殖的因素160

4.病毒繁殖机制的学说161

(一)Watson-Crick氏对偶增殖论162

(二)造模增殖论162

(三)链顶增殖论164

小结165

第八章变异及遗传167

一、病毒株系的鉴别168

1.血清反应试验169

2.交互保护试验170

3.寄主范围的相似性170

4.传播方式的相似性171

5.对寄主本质改变反应的相似性171

6.对理化条件稳定性的相似性171

二、获致植物病毒株系的途径172

1.在自然侵染中的选择172

2.特异病斑的分离172

3.利用分化寄主172

4.从高温下选取173

5.枯斑分离173

三、植物病毒相关株系的理化研究173

四、病毒遗传因质的交换174

1.噬菌体遗传因质的交换174

2.植物病毒遗传因质的交换175

小结177

第九章干扰和协生179

一、不相关病毒株系间的干扰作用及协生作用179

二、相关病毒株系间的干扰作用182

1.高度恒定保护作用182

2.变异保护作用183

3.低度保护作用183

三、试验方法对相关株系间交互保护作用的影响183

四、干扰作用的机制学说185

1.抗体学说185

2.营养基质耗竭学说186

3.繁殖点限制学说187

4.吸附论187

小结188

第十章植物病毒的抗血清189

一、抗原及抗体的制备原则191

二、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194

1.试管稀释反应195

2.微量沉淀反应195

3.明胶或洋菜渗透反应196

4.小试管环状沉淀反应196

5.沉淀反应试验中的问题197

三、补体结合反应197

四、植物病毒株系间相关性的血清反应鉴定199

1.未知病毒提纯分离物的血清鉴定199

2.未知病毒粗提纯分离物的血清鉴定200

3.两个病毒相关株系的交互吸附201

4.多病毒相关株系的交互吸附试验203

五、血清反应定量分析205

1.效价比值法205

2.α-最适值比数法206

六、抗血清在检验中的应用208

小结209

第十一章钝化及治疗物质211

一、在活体外的钝化物质212

1.高等植物的压出液212

2.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抗菌素213

3.血清214

4.酶214

5.其他钝化物质215

6.体外钝化物质抑制侵入的机制215

二、活体内的钝化或治疗物质216

1.金属盐216

2.氢醌、磺胺及有机酸216

3.嘌吟及嘧啶217

4.氨基酸219

5.维生素219

6.植物生长素220

7.抗菌素220

8.染料221

三、测定钝化物质效果的一般方法221

小结222

第十二章分类及命名223

一、约翰逊氏的植物病毒分类法224

二、荷尔姆氏的植物病毒分类法230

三、麦金尼氏的修改分类方案231

四、其他一些分类方案及其特点233

五、关于植物病毒的命名问题236

小结239

第十三章 病毒的起源及进化学说240

一、病毒是生命体吗?240

二、病毒是大有机体退化的结果吗?241

三、病毒的起源及其进化的辩证关系243

四、从病毒核酸与寄主细胞核酸研究的新进展看病毒的起源和进化245

小结247

第十四章防治原则248

一、消灭侵染源及其传播介体248

1.消灭侵染源248

(一)种子249

(二)繁殖材料249

(三)杂草寄主和桥梁寄主251

(四)污染病毒的土壤251

2.防止病毒的传播252

(一)昆虫及动物介体的防治252

(二)接触传播的预防255

(三)根靠接和花粉传播的预防255

二、改进作物品种的抗病及耐病性256

三、治疗问题258

四、综合防治问题259

增录一单子叶作物病毒261

增录二茄科作物病毒268

增录三瓜类及豆类作物病毒282

增录四十字花科、藜科及其他田园草本作物病毒294

增录五果树病毒及其他306

参考文献324

一般索引372

拉丁学名索引398

《养生气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