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作者 | 孔凡才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17 |
出版时间 | 198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5033·710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05339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1
§1-1 引言1
§1-2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1
一、开环控制系统1
二、闭环控制系统2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3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4
一、按输入量变化的规律分类4
二、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7
一、系统的稳定件7
§1-5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7
三、按系统的输出量和输入量间的关系分类7
二、按系统传输信号对时间的关系分类7
三、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8
§1-6 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法9
小结与习题10
第二章 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12
§2-1 有静差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12
一、系统的组成12
二、系统的方块图17
三、系统的自动调节过程及其机械特性17
四、其他反馈量的引入19
二、定性分析20
一、系统结构特点和技术数据20
§2-2 小功率有静差直流调速系统20
实例分析20
三、系统的自动调节过程24
§2-3 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24
一、比例—积分(PI)调节器24
二、系统无静差的实现28
§2-4 速度和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30
一、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30
二、ST和LT两个调节器的作用31
三、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33
四、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特性33
小结、思考题与读图练习35
第三章 随动系统的工作原理40
§3-1 随动系统的组成40
一、检测元件40
二、伺服电机43
三、相敏整流与滤波电路43
四、放大电路45
§3-2 随动系统的控制特点与实例分析47
一、系统的组成47
二、系统的方块图49
三、随动系统的自动调节过程49
小结、思考题与读图练习50
§4-1 系统的微分方程53
一、系统微分方程式的建立53
二、微分方程建立举例53
第四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53
§4-2 传递函数和动态结构图56
一、传递函数的概念56
二、动态结构图58
§4-3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结构图58
一、比例环节58
二、积分环节59
三、理想微分环节59
五、比例微分环节60
四、惯性环节60
六、振荡环节61
七、延迟环节63
八、运算放大器64
§4-4 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66
一、系统结构图的画法66
二、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图举例67
§4-5 结构图的化简和系统71
传递函数的求取71
一、结构图的等效变换规则71
二、反馈系统结构图的化简74
三、梅逊公式75
四、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求取77
小结、思考题与习题78
第五章 频率特性82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82
一、频率特性的概念82
二、频率特性的定义83
三、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83
§5-2 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83
§5-3 频率特性表示方式85
一、比例环节88
二、积分环节88
§5-4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88
三、理想微分环节89
四、惯性环节89
五、比例微分环节91
六、振荡环节92
七、延迟环节93
§5-5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94
§5-6 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97
小结与习题99
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04
§6-1 系统稳定性概念104
§6-2 系统稳定性与数学模型间的关系104
§6-3 代数稳定判据106
§6-4 奈氏稳定判据108
§6-5 稳定裕量与系统相对稳定性110
§6-6 对数频率稳定判据111
§6-7 系统稳定性分析举例113
小结与习题116
第七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119
§7-1 稳态误差的概念119
一、系统误差119
二、稳态误差120
§7-2 稳态误差与系统类型、系统开环增益间的关系121
间的关系122
§7-3 系统稳态误差与输入信号122
§7-4 由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124
的稳态?124
§7-5 自动调速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125
一、自动调速系统稳态性能的特点125
二、自动调速系统的静差率125
三、自动调速系统稳态性能分析举例125
§7-6 随动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127
一、随动系统稳态性能的特点127
二、随动系统稳态性能分析举例127
一、按扰动进行顺馈补偿128
二、按输入量进行顺馈补偿128
§7-7 顺馈补偿对系统稳态性能的改善128
小结、思考题与习题129
第八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131
§8-1 系统跟随动态指标的求取及分析131
一、跟随阶跃响应曲线131
二、跟随动态指标132
三、跟随动态性能分析135
§8-2 系统抗扰动态指标的求取及分析136
一、扰动响应曲线136
二、抗扰动态指标137
三、抗扰动态性能分析138
一、二阶(典Ⅰ)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及频域指标140
§8-3 系统动态性能与开环频率特性间的关系140
二、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间的关系141
三、以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动态性能的条件142
§8-4 系统动态性能与闭环频率特性间的关系142
一、二阶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及频域指标142
二、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间的关系143
§8-5 高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估算144
一、近似应用二阶系统的关系式144
进行估算144
二、根据经验公式进行估算144
小结、思考题与习题145
二、有源校正装置147
一、无源校正装置147
§9-1 校正装置147
第九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147
§9-2 串联校正151
一、用比例—微分(PD)校正装置进行串联校正(相位超前校正)151
二、用比例—积分(PI)校正装置进行串联校正(相位滞后校正)152
三、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校正装置进行串联校正(相位滞后—超前校正)153
§9-3 反馈校正154
小结、思考题与习题159
第十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161
§10-1 系统固有部分频率特性的确定161
§10-2 系统预期对数频率特性的建立163
一、建立预期对数频率特性的一般原则163
二、工程上确定预期对数频率特性的一些方法164
§10-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举例与分析167
一、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167
二、系统的简化和调节器参数的计算170
三、几点说明176
§10-4 小功率随动系统的设计举例177
与分析177
一、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177
二、系统固有特性的确定178
三、系统预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确定178
四、校正装置的选择和参数的计算180
小结、思考题与习题181
五、几点说明181
第十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调试185
§11-1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步骤185
一、了解工作对象对系统的要求185
二、搞清系统各单元的工作原理186
三、搞清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187
四、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图)187
五、系统性能的定量分析(或估算)191
§11-2 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191
一、系统调试前的准备工作191
三、系统调试过程192
二、制订调试大纲的原则192
§11-3 系统的维护使用和故障检查194
一、系统的维护使用194
二、系统的故障检查195
小结、思考题、习题与读图练习196
第十二章 附录——拉普拉斯变换203
一、拉氏变换的概念203
二、拉氏变换的主要运算定理206
三、拉氏反变换209
四、拉氏变换应用举例210
本书符号说明214
参考书目216
1987《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孔凡才编 198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自动控制系统
- 1959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自动控制原理
- 1984.0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 自动控制原理
- 1988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 自动控制系统
- 1993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 自动控制原理
- 1995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 自动控制系统
- 1992 台湾:晓园出版社
-
- 自动控制原理
- 1993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 自动控制系统
- 1982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自动控制基础
- 1988 轻工业出版社
-
- 自动控制系统
- 1987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 自动控制原理
- 1985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第2版
- 1996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 198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自动控制系统
- 1990 轻工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