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指南》求取 ⇩

第一章 运动与骨的生物化学1

一、概述1

二、软骨的生化特点2

三、硬骨的生化特点4

(一)骨的化学组成4

(二)硬骨的形成7

四、骨代谢及其调节8

(一)骨代谢8

(三)运动与蛋白质代谢9

(二)钙代谢及其调节9

(一)骨对运动的生化适应12

五、骨代谢与运动12

(二)骨龄与运动13

第二章 骨骼肌的生物化学17

一、骨骼肌的微细结构和化学组成17

(一)骨骼肌的微细结构17

(二)肌肉的化学组织18

二、肌肉的收缩蛋白和调节蛋白21

(一)肌肉的收缩蛋白21

(二)调节蛋白类23

三、肌肉收缩与松弛的分子机理25

(一)肌肉收缩的启动26

(二)肌肉的松弛27

(一)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生化特点30

四、骨骼肌纤维类型及其生化特征30

(二)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32

五、运动训练对两类肌纤维的影响33

(一)训练能否使两类肌纤维互相转化33

(二)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34

(三)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37

(四)训练对两类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39

(五)运动训练时两类肌纤维的动员40

第三章 酶与训练引起的酶适应41

一、酶的概述41

(一)什么是酶41

(二)酶的命名和分类42

(三)酶促反应的特点43

(四)同功酶在骨骼肌中的分布44

(一)酶的分子组成45

二、酶的化学结构与功能45

(二)辅酶的结构与功能46

三、酶的作用机理50

(一)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50

(二)酶的催化作用过程51

四、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52

(一)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52

(二)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52

(三)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53

(四)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53

(一)训练对骨骼肌酶活性的影响54

(五)激活剂与抑制剂54

五、运动训练的酶适应54

(三)酶适应的生化分析56

(二)训练对血清酶活性的影响56

第四章 激素与训练引起的激素反应60

一、激素概述60

二、激素作用的原理62

(一)通过细胞膜受体作用的原理62

(一)甲状腺激素63

三、激素与运动63

(二)通过细胞膜内受体作用的原理63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65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69

(四)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72

(五)生长激素(GH)74

(六)性激素77

第五章 运动时能量的供应82

一、概述82

二、肌肉活动的燃料84

(一)糖84

(二)脂类86

(三)肌肉活动中蛋白质分解供能浅述89

三、燃料中能量的释放89

(一)糖分子中能量的释放与转移90

(二)脂肪的燃烧(氧化)94

四、运动时的供能系统99

(一)磷酸原(ATP-CP)系统100

(二)乳酸能系统103

(三)有氧氧化系统103

(四)运动与能量连续统一体105

五、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108

(一)各种运动项目与训练方法的供能代谢特点108

(二)无氧代谢训练法109

(三)有氧代谢训练法112

(四)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能力的简易评定114

第六章 运动素质的生物化学基础116

一、力量训练对肌肉的生化影响116

二、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120

三、一般耐力训练121

(一)骨骼肌中肌红蛋白的含量增多121

(二)肌肉中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增强122

(三)肌糖原和甘油三酯贮量增加123

(六)肌纤维类型的选择性肥大125

(四)糖原无氧酵解能力降低125

(五)高能磷化物的贮备量增加125

第七章 营养与运动能力129

一、运动员营养和营养素129

二、运动员营养的基本要求131

(一)满足运动员的热能需要131

(二)营养素的摄入量要适量,注意膳食平衡131

(五)运动员膳食制度要合理133

(六)食物应多样化133

三、运动员的热能代谢133

(四)食物的烹调和保存方法要合理133

(三)食物的体积要小,而发热量要高,营养素要全,容易消化133

(一)人体的热能消耗134

(二)热能消耗的测定135

(三)热能供给标准151

四、运动员营养的特点154

(一)运动和蛋白质营养154

(二)运动和脂肪营养155

(三)运动和糖的营养158

(四)水对运动员的重要性160

(五)无机盐对运动员的重要性161

(六)运动员对维生素的需要量164

五、运动员饮食的合理安排167

六、运动员比赛期的营养168

(一)赛前饮食169

(二)赛中饮食169

(三)赛后饮食169

七、某些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170

八、运动员减轻体重时期的营养问题171

(一)减轻体重的量不要过多或过快172

(二)减重期间的饮食172

(三)妥善处理减重后的饥饿感172

(四)保证机体基本的水分需要172

(五)减重阶段(赛前十天)172

(二)途中饮料配方173

(一)运动员饮料的补充目的173

九、运动员的饮料173

十、运动员膳食中应注意的问题174

(一)运动员的食物要多样化174

(二)要兼顾酸性与碱性食品的配合174

(三)最大限度地保持食物中的营养素174

(四)满足运动员合理饮食的各项基本要求174

(五)一般情况下不用药物制剂补充营养174

第八章 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化学177

一、概述177

二、疲劳的分类方法178

(一)短时间剧烈运动中疲劳的生物化学分析179

三、运动性疲劳的生化机制179

(二)长时间运动中疲劳的生物化学分析182

四、消除和推迟运动性疲劳出现的方法185

(一)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185

(二)推迟运动性疲劳出现的方法185

第九章 运动后核复过程的生物化学187

一、概述187

二、能源物质的超量恢复187

三、肌肉中磷酸原(ATP-CP)贮备的恢复190

(一)持续运动时ATP和CP的恢复190

(二)间歇运动中ATP和CP的恢复191

(二)氧合肌红蛋白恢复的特点192

四、氧合肌红蛋白的完全恢复192

(一)运动时肌红蛋白的作用192

五、肌糖原贮备的恢复193

(一)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运动后肌糖原的恢复193

(二)长时间运动后肌糖原的恢复194

(三)肌糖原充填(超量恢复)196

六、肌肉和血液中乳酸的消除199

(一)乳酸消除的速度199

(二)运动性恢复对乳酸消除的影响201

一、训练程度的生物化学评定204

(一)人体在相对安静时身体机能的生化变化204

第十章 运动员机能状态的生物化学评定204

(二)人体在定量负荷后的生化变化206

(三)人体在极限强度负荷后的生化变化206

二、运动后身体机能的生化评定208

(一)血红蛋白(Hb)208

(二)血尿素氮209

(三)磷酸肌酸激酶(CPK)212

(四)血乳酸213

(五)尿蛋白214

(六)尿胆元215

(七)尿肌酐216

附录一 常用运动生化名词解释219

附录二 人体血液、尿液、汗液检验正常值235

一、血液化学检验正常值235

(一)全血235

(二)血清236

二、尿液化验正常值238

附录三 常用食物成分表240

附录四 常用生化名词缩写250

附录五 常用度量衡259

一、国际单位制与统一公制计量单位对照259

二、计量单位换算260

主要参考书目261

1990《运动生物化学指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元勋,陈永清等编著 1990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运动生物化学(1998 PDF版)
运动生物化学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生物化学(1982 PDF版)
运动生物化学
1982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1986.06 PDF版)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1986.06 中国农业出版社
运动生物化学讲义(1978 PDF版)
运动生物化学讲义
1978
运动生物化学(1994 PDF版)
运动生物化学
1994
运动生物力学(1992 PDF版)
运动生物力学
1992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1995 PDF版)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
1995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运动生物化学进展(1990 PDF版)
运动生物化学进展
1990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运动生物化学(1999 PDF版)
运动生物化学
1999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1993 PDF版)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
1993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1986 PDF版)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1986 北京:农业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考试指南(1989 PDF版)
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考试指南
1989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运动生物化学(1986 PDF版)
运动生物化学
198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生物力学(1980 PDF版)
运动生物力学
1980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运动训练生物化学(1998 PDF版)
运动训练生物化学
1998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