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罗汉果甜苷的化学结构》

《表2 罗汉果甜苷的化学结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3种天然甜味剂的风味、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罗汉果甜苷(mogrosides),又称罗汉果提取物、罗汉果甜甙、罗汉果甜素,为葫芦素烷三萜烯糖甙类化合物,按干重计,在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中的总含量为3.75%~3.85%。目前分离鉴定的罗汉果甜苷主要有罗汉果甜苷V(mogroside V)、赛门苷Ⅰ(sianenosideⅠ)、罗汉果苷ⅡE(mogrosideⅡE)、罗汉果苷Ⅲ(mogrosideⅢ)、罗汉果苷ⅢE(mogrosideⅢE)、罗汉果苷Ⅳ(mogrosideⅣ)等(见表2)[4]。三萜烯苷元上的葡萄糖配基位置、数目和立体构型对罗汉果甜苷的甜味具有重要作用。位于苷元C-11位的β-OH被破坏后,罗汉果甜苷的苦味会明显增加。而当葡萄糖配基数目等于或大于4时,罗汉果甜苷的后苦味明显减弱[5]。作为成熟罗汉果最主要的功效提取成分,罗汉果甜苷V甜度为蔗糖的300倍。而含量较少的赛门苷Ⅰ其甜度相当于蔗糖的563倍。与甜菊糖苷相比,罗汉果甜苷相对甜味持续时间长,苦味弱,后味持久[6]。但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与甜菊糖苷类似仍然会呈现后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