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课堂观察量表一: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课堂评价的若干思考》

《表1 课堂观察量表一: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课堂评价的若干思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课堂评价的若干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说明:评价等第用表示;总体评价结合教学理念、个人素质、学科特征、课堂板书和目标达成等因素综合描述。

任何形式的听课,都需要对课堂进行信息收集。信息收集的方式之一是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白描式”的实录,即按照实际的教学流程,记录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提问、学生表现等。其中也记录听课者的一些即时性感想,有心者会记下教学主要环节的教学用时等。这种方式比较传统,但是目前最广泛的一种听课记录形式。这种信息收集过程的最大特点是“无预设”,即记录内容完全受制于听课过程中直观获取的信息。专业的课堂记录表可称之为课堂观察量表,这样的量表明确了需要记录的内容,是有目的指向的信息收集过程。表1和表2是两种不同的课堂观察量表,表1从课堂的问题情境、互动交流、演练反馈及总结提升等四个维度进行总体观察,并要求记录学、教、思、练、纠等观察要点。很明显,表1中内容不纯粹是观察所得,如“教学目标是否具体、适切?”“是否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等,这些是观察后的评价内容。表2借助于“矩阵”模式记录课堂中的学生表现,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资源和媒体的运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虽然观察维度比较粗糙,但课堂内可观察和需要观察的内容却是很丰富的,如课堂问题、师生情绪等。这两张表是泛学科的,适用于不同学科的课堂观察记录。其实,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必然存在差异,观察维度和内容也就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科,不同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的观察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再者,不能因评价需要而冲淡了观察内容。在听课过程中,记录观察所得并没有难度,只需要客观加以描述,但当涉及评论时,则需要亮观点、摆证据、找理由,这无疑会影响听课过程的注意力。观察记录表中的评价只能是听课过程中即时性的点滴感想,是就事论事的微评价。所以,课堂观察及记录的内容首先要客观、全面;其次,要记录课堂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事件突显了听课者观察的视角,是后期评价的事实性支撑;最后,要适时记录听课过程中随机生成的点滴感想,有些想法、念头是转瞬即逝的,当时不记录下来,事后很难再回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