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

《表4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资产证券化能否缓解银行信用风险承担——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4汇报了影响机制结果(1)。结果显示,sec1、sec2及sec4系数显著为负,即资产证券化发行银行将通过流动性比率、资本充足率及净资产收益率降低导致不良率上升,前两者降低分别反映了长期资产占比及杠杆水平的提升,说明这类银行会持有更高比例风险资产,使不良率上升,体现了道德风险倾向。sec5系数显著为正,意味着资产证券化发行银行将通过贷款扩张使不良率上升,这符合前文提到的“银行需要创造更多基础资源发展资产证券化,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现实。sec7与sec8系数显著为正,即在经济增长率或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上升时,证券化发行银行反而拥有更高不良率,反映其更有可能在经济增长阶段从事高风险业务。sec6系数亦显著为正,即贷款利率上升时,资产证券化发行银行不良率也上升,由于利率上升意味着贷款违约概率的增加,此时,不良率的上升意味着银行可能有如下两种行为:一是未将信用等级较低资产纳入资产池;二是采取了一定“风险自留”措施,这也符合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初期的特征。综上,资产证券化发行银行将通过道德风险倾向,提高风险资产持有比重,以及创造更多“基础资源”导致不良率上升。估计结果表明,银行在初期更注重基础资产池质量,这不利于缓解信用风险。表4结果有效印证了前文影响机制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