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经济下行压力下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双重差分回归结果》

《表3 经济下行压力下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双重差分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3汇报了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交互项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可见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降低银行信用风险,再次验证了假说1。对于控制变量:流动性比率变量系数显著为正,可见资产流动性的上升显著提高了银行不良贷款率,这与高蓓等(2016)[11]的结论一致,并如同Shin(2009)[8]及Shlerfer和Vishny(2000)[7]所指出,过高的资产流动性会使银行在选择贷款项目时降低信贷标准,导致资产质量下降及不良贷款率上升;资本充足率变量系数显著为正,即资本充足率与银行不良贷款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郭甦和梁斯(2017)[15]的结论相反,主要原因在于资本水平较高的银行,可能具有更为激进的经营模式,及更强的利润扩张倾向。无论是经营模式的激进,抑或利润扩张的偏好,均会诱使银行提高风险资产的配置力度,甚至降低信贷资产的审核标准及门槛,这无疑不利于资产质量与不良贷款率的改善;净资产收益率与权益资产比系数均显著为负,意味着银行盈利越低,或杠杆倍数越高,不良贷款率也越高,这与理论基本吻合;贷款占比系数显著为正,反映贷款规模越高银行不良贷款率也越高;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一年期贷款利率系数分别显著为正或负,表明较高的货币增长率及较低的利率水平,对应较高的不良贷款率。我们知道,传统理论认为银行信贷投放具有顺周期特征,并且在宽松货币条件下,宏观经济环境的增长必将助推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力度,银行为了满足信贷增长亦会加大信贷杠杆,进而引发不良贷款率和信用风险的上升(顾海峰和张亚楠,2018)[13],该结果意味着银行在经济上行周期时会进一步积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