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草豆蔻炮制方法和出处》

《表3 草豆蔻炮制方法和出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草豆蔻的本草考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草豆蔻含大量油脂,有滑肠之弊,并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古人对针对不同病症在不同方剂中对草豆蔻采用了不同的炮制方法,详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草豆蔻在古代方剂中以面裹煨制多见,其次是生用(净制)。治疗心腹胀满、气短、不思饮食等症一般净制,去皮为末用,取其辛香之气,散寒祛湿,理气开郁。炒制和煨制后辛香走散作用减弱,固涩作用增强,偏于温脾暖胃,常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证。《雷公炮炙论》[6]载有将草豆蔻同吴茱萸一同炒制,以增其散寒止痛之功。宋代朱佐的《类编朱氏集验医方》[50]和魏岘的《魏氏家藏方》[51]中还记载了在方剂中草豆蔻采用姜制的炮制方法,主要是加强其暖胃止呕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草豆蔻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类成分,是其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成分,若炒用,可使挥发油损失约20%,故现在临床上多采用生品,个别地方保留炒法,姜制和盐制为近代部分地区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