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草豆蔻别名及出处:草豆蔻的本草考证》

《表1 草豆蔻别名及出处:草豆蔻的本草考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草豆蔻的本草考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草豆蔻在本草中常收载在豆蔻项下,作为豆寇的别名,实为豆蔻的同物异名。豆蔻之名始载于南朝(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5],草豆蔻之名见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6],直至北宋《本草图经》[7]曰“豆蔻即草豆蔻也”。古代典籍对于草豆蔻别名有“豆蔻、漏寇、草果、草寇”之称,其中《南方异物志》作“漏寇”盖为南人方言依音用字[8]。《本草承雅半偈》[9]记载了草豆蔻在《金光明经》中的名字“苏乞迷罗细”,乃三十二品香药,应是供佛之用。《本草原始》[10]草豆蔻项记载:“按杨雄《方言》云:凡物盛多曰寇,豆蔻之名,或取此义。”直至近现代草豆蔻别名较多,《新编中药志》[2]记载草豆蔻的别名“偶子(海南岛)、草蔻仁”。古今记载草豆蔻别名“草果”,虽非果类,用充茶食,故有草果之称[9],但草豆蔻和草果二者系同名异物,不可混淆。历代本草记载草豆蔻别名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