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地龙的炮制方法及出处》

《表3 地龙的炮制方法及出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龙的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概况》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地龙的炮制历史悠久,最开始记载作为药物使用于《神农本草经》[1],“二月取阴干”是最早的有迹可循的有关地龙炮制的记载。唐朝前,地龙炮制方法记载的颇少,主要是对地龙进行“去土”“阴干”。如《雷公炮炙论》[63]曰:“凡使收得后,用糯米水浸一宿至明漉出,以无灰酒浸一日,至夜漉出,焙令干后,细切,取蜀椒并糯米及切了蚯蚓三件同熬之,待糯米熟,出米椒了,拣净用之”。宋代是地龙炮制发展的鼎盛时期,主要有药物制、盐制、熬制、焙制、炒制、醋制、蜜制等。《本草图经》[46]称:“须破去土,盐之,日干”。《圣济总录》[64]和《博济方》[65]分别提到“去土瓦上过”和“醋内炒过”。元代至明代地龙炮制发展迅速,元代新增了酒制和清油炒2种炮制方法,明代则增加了蛤粉炒[66-71]。《丹溪心法》[66]中曰:“酒浸入土”。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67]中曰:“清油炒”。《普济方》[69]提到“蛤粉炒”。到清代,地龙的炮制方法逐渐成熟,新增了炒碳的炮制方法[72-73],沈金鳌在《幼科释谜》[72]曰:“炒黑”。现代地龙炮制方法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不同地区也出现了新的炮制方法[74-75],如酒洗、甘草制、砂炒等。另外,地龙的炮制方法还有滑石粉炒、油砂炒、麻油炒[71]、酥制和麦麸炒[75]。2015年版《中国药典》[2]仅记载生品的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地龙的历代炮制方法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