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中国药典》及地方炮制规范记载的川乌炮制方法》

《表2《中国药典》及地方炮制规范记载的川乌炮制方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川乌的多物料、多流程炮制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药效方面,杨蕾等[6]利用急性毒性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醋酸扭体实验、二甲苯耳肿胀实验比较了生川乌,蒸制品(蒸6 h),煮制品(煮2 h)与加压蒸制品(127℃,0.15 MPa蒸2 h)之间的药效作用差异,发现川乌经炮制后毒性显著下降,毒性排序为生品>煮制品>加压蒸制品>蒸制品,同时生品与煮制品镇痛作用显著,加压蒸制品与蒸制品则无此作用,提示川乌中毒性作用与镇痛作用可能存在一定联系;抗炎作用的排序为煮制品>生川乌>加压蒸制品>蒸制品;综合来看,川乌煮制既可降低其毒性,又能增强抗炎镇痛的作用。吴刚刚等[7]则对比了川乌生品、醋制品、煮制品、黑豆制品的毒性及抗炎镇痛作用差异,这4组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5.36,56.77~72.09,57.15,83.95 g?kg-1,提示黑豆制川乌可显著降低其毒性,镇痛效果排序为黑豆制品>醋制品>煮制品>生品,同时黑豆制品的抗炎作用也优于其他炮制品。另有研究表明蜜制川乌与当时现行版《中国药典》所载炮制方法(药典法)相比更能抑制染色体畸变,在抗遗传突变上优势明显,且蜜煮川乌在总生物碱及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上都高于药典法,能够达到降毒存效的目的[49-50]。表明蒸煮确实可明显降低川乌的毒性成分,但若在此基础上再加入辅料进行蒸煮,可进一步减少其毒性反应,甚至可大剂量临床使用,以促进其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