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就业导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表1 就业导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就业导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案例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要培养学生做人的能力,就要根据表1列举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专题下的章节应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为今后就业而学,为人生成功而学,哪些案例从中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案例运用应坚持以下原则:其一,“思想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案例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又注重案例源于生活真实写照,例如充分运用校园网报道的校友因为模范遵守职业道德取得事业成功的事例,针对高职生不喜欢高大上枯燥乏味理论的特点,把这类案例放在最切合第三专题“做一个具有职业道德的人”内容里,发挥先进事迹对高职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使高职生在校期间就注重培养职业道德素养。其二,“原理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案例具有原理性,教师能根据案例“说理”学生能从中“悟理”,又贴近高职生学习生活实践,例如运用一个毕业于职业学院的高职生凭借精湛的PS及排版技术设计20元面额的假币模板,打印超千万假币,而假币因为技术高超获得全国很多分销商点赞甚至供不应求的案例,能恰如其分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德与才的关系,使学生深刻认识就业能力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其三,“典型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案例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贴近学生贴近时代,又具有代表性,为学生所熟知。教师运用案例,着重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并升华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境界。例如选取各职业院校校园网报道的最新的毕业生案例,使学生充分认识“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充分理解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的缘由,努力锻造为中国工匠,为国家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品牌,助推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时代,深刻领悟从业者具备无私奉献、高度负责、吃苦耐劳、严守纪律的优秀品质才可能具备真正的就业能力,如果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违法乱纪、拈轻怕重只会在就业导向背景下惨遭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