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工程教育典型模式专业认证标准设计框架对比》

《表1 工程教育典型模式专业认证标准设计框架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赋能未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改革的国际比较与标准重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此外,全球化背景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为明显的态势是国际互认协议体系的初步构成,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全球层面的《华盛顿协议》和地区层面的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见表1),其中前者由以美、英为代表的盎格鲁-北美体系推动,后者由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大陆体系推动。放眼全球,《华盛顿协议》自签订以来,影响力和规模已经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有25个国家或地区的专业机构参与其中[5],其实质上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了相对统一基准的、经各国认证的协商式质量保障框架,其在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合作和提升工程教育国际水平方面建功卓著。目前,国内关于《华盛顿协议》的论著已经繁多,在此不再赘述。从地区层面来看,在欧洲着力推进高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博洛尼亚进程背景下,2006年德国、法国等14国的工程教育相关组织在本世纪初成立的欧洲工程职业和教育常设观察站的基础上,正式建立旨在推进欧洲专业认证体系建设的“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European Network for 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ENAEE)[6]。截至2018年,ENAEE共有26个正式成员和准成员,包括德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等20个国家工程教育相关机构,以及欧洲工程教育协会、国际工程教育学会和欧洲工程师协会联盟等6个国际工程教育相关组织。在此过程中,ENAEE的前身在2004年向欧盟提出旨在推进可比的、互认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划——“欧洲工程教育认证项目”(European Accredited Engineering Programs,EUR-ACE)。各国要参照EUR-ACE的基准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加强认证制度建设,从而实现欧洲地区工程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从本质上看,与《华盛顿协议》类似,该认证项目采用的“申请-审核”制,本质上是基于各国自愿参加的广泛协商式、自愿性的制度框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