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4 企业科技人才规模对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效应:2SLS回归结果》

《表1 4 企业科技人才规模对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效应:2SLS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抢“人”大战与企业创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和***分别表示5%和1%水平下显著;括号内的数值为经过企业层面聚类后的标准误;本表因变量全部为当期水平

参考夏怡然和陆铭(2019)、卞元超等(2019)以及谭语嫣等(2017)在研究中对工具变量的识别策略,本文使用院系净迁入数量与每一年城市科技人才规模滞后一期的乘积项(college_cityS&T_lag1)和明清时期进士总数量与每一年城市科技人才规模滞后一期乘积项(Jinshi_total_cityS&T_lag1)共同作为科技人才规模的工具变量,检验企业科技人才规模对创新的影响效应的稳健性。表14表明,无论是可识别检验(Kleibergen-Paap rk LM statistic)还是过度识别检验(Hansen J statistic),或是工具变量弱识别检验(Cragg-Donald Wald F),均表明本文工具变量的有效性。此外,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部地区,也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发明专利,企业科技人才规模对创新均存在显著的“U”型影响效应,对于非东部地区则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效应,与表3的实证结论一致,表明本文的估计结果是稳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