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同一教师同一课程同一专业同一试卷(蒙汉版)蒙汉语授课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表2 同一教师同一课程同一专业同一试卷(蒙汉版)蒙汉语授课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模式识别与“蒙古语授课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关联探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摘自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模板说”其核心思想是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些袖珍复本即称作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做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了。”[1]32“蒙班”学生在中小学学习阶段是以蒙古文教材学习为主,汉语言教材学习为辅,可以说在他们的记忆中贮存了不计其数的蒙古语言文字模板,而汉语言文字模板是少量的。因此,当蒙古语言文字作为外界刺激感官时,由于刺激与模板匹配,两者编码相类似,产生最大限度的重叠,从而减轻记忆的负担,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学习质量得以提高。反之,汉语言文字作为外在刺激时,其信息加工过程则不能顺利进行,原因就在于记忆中少量的汉语言文字模板在时间上不能够及时提取与外界刺激匹配,学生为增强理解,需要在时间上进行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这给记忆带来沉重的负担,也使模式识别缺少了灵活性,会导致恶性循环,降低学习质量。例如,笔者所在学院的一位教师在同一专业、同一年级、同一课程授课过程中,蒙班采用蒙古文教材,蒙汉双语授课;汉班采用汉文教材,汉语授课,结果发现考试成绩蒙汉班差别不大,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