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19年5—7月全国不同院校和性别在校大学生的拖延行为、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的两因素方差分析》

《表2 2019年5—7月全国不同院校和性别在校大学生的拖延行为、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的两因素方差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医学院校和综合院校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策略与拖延行为及相关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进一步以不同院校(医学院校、综合院校)和性别为自变量,分别以大学生拖延行为总分、焦虑、抑郁、压力、情绪调节策略总分及各维度分为因变量,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考察这些因素在专业院校、性别水平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情绪调节策略总分及各维度分在不同院校的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院校大学生抑郁水平(13.84±3.81)、焦虑水平(13.92±4.02)、压力(12.92±3.94)均高于综合院校大学生(11.16±7.38、11.23±7.03、11.60±6.37),综合院校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总分(46.95±7.58)、认知重评策略得分(29.47±4.77)、表达抑制策略得分(17.48±4.43)均显著高于医学院校大学生(42.50±7.18、27.43±4.83、15.07±4.24),但拖延行为总分在不同院校水平上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压力、情绪调节策略总分、表达抑制策略得分在性别水平上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大学生压力水平(12.97±5.52)、情绪调节策略总分(46.52±7.65)、表达抑制策略得分(17.52±4.28)均高于女性大学生(11.81±5.16、43.58±7.53、15.49±4.46),但拖延行为、抑郁、焦虑、认知重评策略得分在性别水平上主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学生拖延行为、抑郁、焦虑、压力得分在不同院校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和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