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反恐主体在是否给予其他行为体相应承认上的态度差异》

《表1 不同反恐主体在是否给予其他行为体相应承认上的态度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反恐与承认:恐怖主义全球治理过程中的价值破碎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本文从承认形式出发,对恐怖主义全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价值破碎化现象做了初步探讨。根据承认理论的区分,国家或国家群体的承认形式包括“薄的承认”与“厚的承认”两种形式。在恐怖主义治理过程中,“薄的承认”主要涉及反恐主体是否尊重人权与尊重国家主权,而“厚的承认”则主要指反恐主体是否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特身份。恐怖主义因同时拒绝给予个人或国家以“薄的承认”与“厚的承认”,决定了其是国际社会的公害,这也是国际社会在恐怖主义治理中取得明显进展的重要原因。然而,虽然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威胁有一定共识,但各国在如何才能有效地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上却分歧严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以中俄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持有的反恐理念差异显著。以是否给予个人或国家以应有的“薄的承认”与“厚的承认”为依据,本文对不同国家或国家群体的反恐理念进行区分后发现,西方国家虽然强调个人层面的“薄的承认”———人权———的重要性,但在反恐过程中却屡屡行侵犯人权之事;不仅如此,西方国家还拒绝赋予非西方国家主权以平等的“薄的承认”和其他国家身份以“厚的承认”。而非西方国家由于面临截然不同的安全形势,导致它们在反恐过程中淡化个人层面的“薄的承认”,同时赋予国家之间相互给予国家层面“薄的承认”与“厚的承认”以同等高的重要性。正是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对两种承认形式所持的不同态度,决定了恐怖主义的全球治理具有浓郁的价值破碎化特征,体现为国际社会无法就反恐途径、反恐机制等重大问题达成深层次的共识。就此而言,尽管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内部在反恐理念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但它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相似的威胁认知,决定了它们的反恐理念具有整体上的一致性(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