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7—2019年北京高考整本书阅读试题分析》

《表1 2017—2019年北京高考整本书阅读试题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考整本书阅读评价发展趋势探析——以2017—2019年高考北京卷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纵观历年北京卷整本书阅读试题,不难发现试题实现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表现出对整体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命题思考。学生固然要面对每一年考场上变化的整本书阅读内容,但掌握隐含在其中的专题学习方式才是备考的钥匙,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策略。以2019年第22题第(1)题为例(见前文),学生能够很好完成这个题目的要求,追溯其答题的过程应该首先关注隐含的专题学习内容——作品结尾的特色,随即思考选择“启迪”的切入角度——内容、形式或语言;接着回忆《呐喊》中的各篇作品的结尾,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形式或语言会一一浮现,在辨别、比较之中作出判断;然后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力求表达准确、清晰。试题以作品结尾的特色为考查内容,导向文学鉴赏中富有审美品位的活动,而探究过程中,思考比较卒章显志、“豹尾”之喻、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等体现不同文化视野下的作品结尾特色,导引学生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当然,面对这样的试题,一定会有学生从阅读积累中直接调用答题内容,如自己对《呐喊》中的《一件小事》的结尾印象深刻,便毫无比较地直接答题。但不能以此否定试题的追求,我们知道这道题若探究鲁迅作品结尾的特色,会更符合专题学习的特点,会更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素养。但目前处于评价改革的转变时期,高考这样高利害的考试受限很多,北京卷命题者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