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教育部2017—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单》

《表1 教育部2017—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创客培育的高校创新思维训练校本课程标准研制构想》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在我国,对课程标准的思考和实践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提出课程标准的概念,1952年,在全面学习苏联的背景下,课程标准改为教学大纲。[2]2001年起,在基础教育新课改中,教学大纲开始悄然退出,课程标准逐步流行。在课程专家看来,教学大纲强调以教为本,是一种刚性约束,有过于细致具体之嫌;而课程标准以学为本,具有较好的弹性空间,是“共同的、统一的、基本的或一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3]现阶段,在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已经按照各门课程的国家标准开始实施。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4]“高校的课程标准研究仍显不足,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不同学科门类、专业门类、课程门类的科学、系统、规范的课程标准。”[5]以创新思维训练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大学MOOC平台,有127条创新思维训练相关的结果;在2017、2018年教育部认定的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有6门与创新思维训练关联度非常高(见表1)。分别以“创新思维训练”、“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高校+创新思维训练”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分别有601、32、17篇论文,以“中学+课程标准”“小学+课程标准”“高校+课程标准”为主题检索,分别有438、255、19篇。总体来看,在课程标准的研制和研究方面,基础教育要比高等教育更加深入和全面;高等教育创新思维训练课程的教研需要与教学齐头并进。由于国家、地方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标准缺位,研制校本课程标准是一项迫切任务——课程标准是学校规定本门课程培养目标任务、功能要求、教学基本内容、过程和方法等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学管理由粗放转向精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