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求取 ⇩

生药与有效成分1

植物界中成分的分布1

总论1

植物体内成分的分布2

病害、伤害植物的特殊成分2

有机化合物植物成分的生成2

第一编 各论6

1 脂肪族化合物6

1.1 烃类6

1.2 醇类6

1.2.1 饱和一元醇6

1.2.2 不饱和醇7

1.3.1 饱和醛类8

1.2.3 多元醇8

1.3 醛类8

1.3.2 不饱和醛类9

1.4 酮类9

1.5 酸类10

1.5.1 饱和一元酸10

1.5.2 不饱和一元酸12

1.5.3 具有碳环的脂肪酸14

1.5.4 含氧酸类16

1.5.5 酮酸19

1.5.6 支链酸类19

1.5.7 环氧酸类20

1.5.8 炔酸类20

1.5.9 二元酸类22

1.5.10 卤代脂肪酸类24

1.6 脂质25

1.6.1 脂肪油25

1.6.2 蜡26

1.6.3 磷脂29

1.7 环酮30

1.8 脂肪族含氮化合物31

1.9 氨基酸32

1.9.1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32

1.9.2 非蛋白质成分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36

1.9.3 多肽类40

1.9.4 蛋白质42

1.10.1 单糖类44

1.10 碳水化合物44

1.10.2 寡糖类54

1.10.3 多糖类56

1.10.4 糖酸61

1.10.5 糖醇62

1.10.6 环多醇65

1.10.7 糖所衍生的映喃和吡喃酮化合物65

1.10.8 糖苷类67

1.11 含硫化合物71

2 芳香族化合物73

2.1 烃类74

2.2 酚类75

2.2.1 挥发油成分所含的酚类75

2.2.2 非挥发油成分的酚类衍生物77

2.2.3 漆树成分及其类似化合物78

2.2.4 其它79

2.2.5 羟芪衍生物80

2.3 酮类81

2.3.1 苯醌81

2.3.2 萘醌83

2.3.3 蒽醌84

2.3.4 蒽酮86

2.3.5 双分子蒽酮类87

2.4 醇类88

2.4.1 醇88

2.4.2 木质素89

2.4.3 木聚糖89

2.5 醛类93

2.6 酮类*95

2.7 酸类97

2.7.1 一元羧酸97

2.7.2 酚羧酸97

2.7.3 氨基酸和硝基羧酸98

2.7.4 苯酞衍生物99

2.7.5 香豆素类100

2.8地衣成分105

2.8.1 脂肪酸105

2.8.2 芳香酸105

2.8.3 缩酚酸类106

2.9 辛辣味成分106

3.1 吡喃酮化合物108

3 含氧杂环化合物108

3.2 色酮和色满化合物109

3.3 咄酮化合物111

3.4 黄酮类112

3.4.1 黄酮和黄酮醇类113

3.4.2 黄烷酮和黄烷酮醇122

3.4.3 异黄酮类125

3.4.4 查耳酮128

3.4.5 橙酮130

3.4.6 花青素130

3.4.7 甜菜色苷色素132

3.5 鞣质134

3.5.1 焦性没食子酸鞣质134

3.5.2 儿茶酚鞣质135

3.5.3 无色花色苷配基137

4 脂环族化合物139

4.1 植物挥发油143

4.2 单萜类147

4.2.1 萜烃148

4.2.2 萜醇和萜醚149

4.2.3 萜醛152

4.2.4 萜酮154

4.2.5 变形单萜类156

4.2.6 ?酚酮化合物162

4.3 倍半萜类163

4.3.1 倍半萜烃164

4.3.2 倍半萜醇165

4.3.4 倍半萜酮167

4.3.3 倍半萜醛167

4.3.5 借半萜内酯168

4.3.6 愈创木内酯和?类化合物169

4.3.7 变形倍半萜171

4.4 二萜类176

4.4.1 链状醇176

4.4.2 植物树脂成分176

4.4.3 醌177

4.4.4 变形二萜类178

4.5 二倍半萜类183

4.6 三萜类183

4.6.1 角鲨烯及其它化合物184

4.6.2 四环型三萜类185

4.6.3 五环型三萜类187

4.6.4 变形三萜类190

4.6.5 皂苷类193

4.7 甾类化合物194

4.7.1 甾醇类195

4.7.2 甾体皂苷类196

4.7.3 强心苷类197

4.7.4 胆汁酸和甾体激素类204

4.7.5 昆虫变态激素206

4.8 类胡萝卜素207

4.8.1 烃类209

4.8.2 醇类209

4.8.4 酸类210

4.8.3 酮类210

4.9 多萜类212

5 生物碱类213

5.1 苯乙胺衍生物生物碱214

5.2 吡啶、哌啶和哌啶酮生物碱215

5.3 托品烷生物碱217

5.4 喹啉和异喹啉生物碱219

5.5 罂粟科及其近缘科中分布的异喹啉生物碱220

5.5.1 罂粟碱型生物碱221

5.5.2 双乌药碱型生物碱222

5.5.3 吗啡型生物碱223

5.5.4 阿朴吗啡型生物碱223

5.5.5 小檗碱型生物碱224

5.7 吲?生物碱225

5.6 喹唑啉生物碱225

5.8 双稠吡咯啶和喹诺里西啶生物碱229

5.9 其它生物碱231

5.10 二萜、三萜和甾类生物碱236

6 非碱性含氮杂环化合物240

6.1 吲哚化合物240

6.2 乙内酰脲衍生物241

6.3 嘌呤衍生物241

6.4 其它的嘧啶衍生物242

6.5 卟啉化合物244

第二编 植物成分研究法247

1 预备试验247

3.2 醇248

3.1 烃类248

3 化学法248

2 植物成分的分离法248

3.3 醛249

3.4 酮249

3.5 酸249

3.6 酚249

3.7 内酯250

3.8 碱性物质250

4 精制法250

4.1 重结晶250

4.2 升华法252

4.3 蒸馏法253

4.4 分子蒸馏法254

4.5 色谱法255

4.5.1 柱色谱法256

4.5.2 纸色谱法256

4.6 薄层色谱法257

4.6.1 概述257

4.6.2 薄板的制备法257

4.6.3 试样的分离操作法259

4.6.4 应用例261

4.7 气相色谱法262

4.7.1 概述262

4.7.2 仪器263

4.7.3 操作法267

4.7.4 应用例268

4.9 纸电泳法269

4.8 离子交换树脂269

5.天然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化学结构的确定270

5.1 物理常数的测定和物质的鉴定270

5.2 分子式的确定270

5.3 化学结构的确定272

5.4 吸收光谱法272

5.4.1 紫外吸收光谱法272

5.4.2 红外吸收光谱法276

5.5 核磁共振谱法283

5.5.1 原理和装置283

5.5.2 化学位移与化学结构284

5.5.3 自旋—自旋偶合与化学结构285

5.5.5 实例286

5.5.4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286

5.6 质谱法288

5.6.1 原理和仪器装置289

5.6.2 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289

5.6.3 同位素丰度290

5.6.4 实例290

5.7.2 测定291

5.7 旋光色散292

5.7.1 概述292

5.7.3 在有机化学方面的应用296

植物化学物质名称英汉对照索引302

植物学名索引321

植物化学物质汉名索引329

植物名称汉名索引350

1985《植物化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刈米达夫著;杨本文译 1985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植物进化生物学(1994 PDF版)
植物进化生物学
1994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最新植物化学(1978 PDF版)
最新植物化学
1978
植物生理化学(昭和29.09 PDF版)
植物生理化学
昭和29.09 朝倉書店
全国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会议文件资料汇编(1971 PDF版)
全国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会议文件资料汇编
1971
植物生物化学  下(1988 PDF版)
植物生物化学 下
1988
植物生物化学  中册(1985 PDF版)
植物生物化学 中册
1985
植物化学分类学(1980 PDF版)
植物化学分类学
1980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化学分类学(1990 PDF版)
植物化学分类学
199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新植物化学(1964 PDF版)
最新植物化学
1964 徐氏基金会
古植物学  化石植物生物学导论(1992 PDF版)
古植物学 化石植物生物学导论
1992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物化学(1985 PDF版)
植物化学
1985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物生物化学(1982 PDF版)
植物生物化学
1982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物生物化学(1984 PDF版)
植物生物化学
1984 北京:科学出版社
耐火材料质量鉴定常识(1959 PDF版)
耐火材料质量鉴定常识
1959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植物化学保护(1974 PDF版)
植物化学保护
1974 广东农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