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技术学》求取 ⇩

第一章 领导技术学的确立基础1

第一节 新的技术观1

一、旧的技术观1

二、新的技术观2

第二节 领导工作的二重性5

第三节 社会改革提出的问题7

一、对经验型领导的冲击8

二、领导干部的迫切愿望9

三、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9

第四节 领导技术形成的理论和物质条件11

第二章 领导技术学的研究对象16

第一节 领导技术学的研究对象16

一、领导技术学的定义16

二、领导技术学的研究对象18

第二节 领导技术学的特点19

一、实用性19

二、综合性20

三、普及性21

第三节 领导技术学的地位和意义21

一、领导技术学完善了领导科学体系22

二、领导技术学是领导工作科学化的得力工具23

三、领导技术学有利于领导班子的“四化”建设24

第三章 领导技术学的技术使用25

第一节 领导技术的使用主体25

第二节 领导技术的使用原则30

一、“软”操作原则31

二、能级相应原则33

三、推挽运用原则34

一、不必决策的范38

第一节 领导者的决策38

第四章 决策技术38

二、必须决策的范围39

三、领导决策与管理决策对比40

第二节 领导决策中的定量分析40

一、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过渡40

二、定量分析过程42

第三节 领导者参与主持的决策程序46

一、了解情况46

二、确定目标47

一、决策树方法49

第四节 决策方法49

三、选择方案49

二、最小最大损益值法52

三、程序决策法54

第五章 智囊技术56

第一节 智囊--现代领导者的“外脑”56

一、现代领导者的烦恼56

二、现代智囊团的出现57

一、专业结构配套58

第二节 智囊人物的选择58

二、必要对立面59

三、发掘“点子”人才59

第三节 创造迸发智慧火花的环境60

一、创造良好的团结合作气氛60

二、物质和时间保证61

三、协调信任的环境61

第四节 智囊人物意见的处理62

一、全部采纳的危害62

二、根本不采纳的危害62

四、正确发挥智囊的作用63

三、领导者要在主见63

第五节 智囊方法64

一、脑轰法64

二、特尔斐法65

三、专题分组法67

四、专家“会诊”法67

第六章 调查技术68

第一节 应该调查的问题68

一、例行性问题68

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68

四、社会倾向和思潮70

三、萌芽中的新事物70

五、重大自然灾害71

第二节 调查纲目71

一、纲目拟制依据71

二、纲目的一般内容结构72

三、纲目的拟制形式74

第三节 调查类型74

一、实地调查74

二、综合调查法75

一、普遍调查法75

第四节 常用调查方法75

四、其它类型75

三、会议调查75

二、文字书面调查75

三、会议调查法76

四、典型调查法76

五、抽样调查法77

六、问卷调查法78

七、民意测验调查法82

八、追踪调查法82

九、毛泽东的调查技术方法83

第五节 调查的组织工作85

一、不设置专门机构的调查85

二、职能部门兼任组织工作机构的调查86

三、设置专门机构的调查86

第六节 现代调查工具87

一、现代调查工具的作用87

二、现代调查工具的种类87

三、现代调查工具的运用88

一、试点的目的与作用89

第一节 试点是一项独特的工作手段89

第七章 试点技术89

二、试点的要素91

第二节 适宜于试点的课题91

一、决策方案92

二、移植的经验92

三、持续时间长的工作93

四、波及面广的工作93

五、拿不准问题的解决方法94

一、具有代表性95

第三节 “点”的标准95

二、具有相对稳定的各种内在因素96

三、干部群众持支持协作态度96

第四节 试点结果评估97

一、实际价值与指导价值97

二、评估方式98

三、终结与加工及返工99

第五节 试点中概论方法的运用100

一、概率方法与试点100

二、用求概率的方法选点101

三、用概率方法评估试点结果的价值103

第一节 计划评审技术的形成和作用105

第八章 计划评审技术105

第二节 计划评审技术的运用107

一、确定目标,进行工作设计107

二、绘制网络草图109

三、执行网络计划,追查进度111

四、发现问题,力求补救112

第三节 计划评审与关键线路法113

一、关键线路法113

二、关键线路法与计划评审的区别和联系114

三、关键线路法的制作要领115

第九章 协调技术118

第一节 主动协调与被动协调119

一、主动协调119

二、被动协调120

第二节 协调范围121

一、对领导班子的协调121

二、对机构的协调122

三、对人员关系的协调122

第三节 协调障碍123

一、体制性障碍123

三、沟通性障碍125

二、组合性障碍125

四、思想性障碍126

第四节 协调方法126

一、目标协调法126

二、权责分配协调法128

三、强制协调法131

四、编制协调法131

第十章 信息沟通技术135

第一节 领导信息沟通方式135

一、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135

二、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137

三、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138

四、工作沟通与感情沟通138

第二节 沟通过程模式139

第三节 克服沟通障碍的技巧141

一、沟通的障碍141

二、基本技巧142

第四节 相互交流分析144

一、互应性交流145

二、交叉性交流146

三、隐含性交流146

一、需要理论与激励148

第一节 激励的理论依据148

第十一章 激励技术148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激励149

三、期望理论与激励149

第二节 常用激励法分类150

一、参与激励151

二、强化激励152

三、目标激励154

第三节 激励过程及技巧155

一、激励过程155

二、激励技巧156

一、人才两大要素159

第十二章 选才技术159

第一节 人才标准159

二、原则标准160

三、具体标准162

第二节 选才方式与渠道162

一、选才方式162

二、选才渠道165

第三节 选才的具体方法166

一、考试法166

三、观察法168

二、调查法168

四、定理考核法169

五、中心评价法174

第十三章 授权技术176

第一节 授权是实现高效领导的重要手段176

一、现代领导者必须懂得授权技术176

二、授权--领导者成事的分身术178

三、授权障碍179

第二节 授权程序180

一、授权准180

二、选定方式182

三、交代183

四、恰当鼓励184

第三节 授权要领185

一、权责同授185

二、循序渐进185

三、有效控制186

四、视能授权187

第十四章 干部考核技术188

第一节 干部考核的意义和原则188

三、全局原则189

一、公正原则189

二、绩效原则189

四、行为和效果统一原则190

第二节 考核目的及过程191

一、考核目的191

二、考核的基本循环步骤192

第三节 考核的一般方法194

一、臆断法194

二、要素测评法195

三、编组因素比较法195

第四节 考核的定量描述196

一、绩效定量分析200

二、检验组织运转状况公式201

第十五章 时间支配技术204

第一节 现代领导者的时间观204

一、时间是什么204

二、现代领导者的时间观205

第二节 时间运筹207

一、工作计划化、程序化207

二、合理分类,有效使用时间208

三、排除时间干扰209

一、办公室规范化211

第三节 时间节约211

二、简化工作212

三、集中使用零碎时间213

四、利用现代化工具节约时间214

第四节 控制文件和会议过多地占用时间216

一、限制和改善文件处理办法216

二、限制会议时间217

第五节 合理安排业余时间219

一、善于安排休息的时间219

二、安排业余文体活动的时间220

三、安排丰富的家庭生活时间221

第十六章 会计技术223

第一节 确定召开会议应遵循的规则223

一、议题明确223

二、事先通知与会者224

三、会议议题要有价值224

四、一次会议最好只安排一个议题226

第二节 会议构成要素227

一、会议名称227

三、与会对象228

二、会议主持人或部门228

四、会议时间230

五、会场231

第三节 会议申报与审批231

一、申报与审批权限231

二、申报、审批形式与程序232

第四节 会务组织233

一、机构设置及其主要职责233

二、发言235

三、会务管理237

一、会议文书239

第五节 会议文书和会议总结239

二、会议总结241

第十七章 文书处理技术245

第一节 文书阅读245

一、阅文要求245

二、重要公文的阅读247

三、一般公文的阅读249

四、根本不看250

第二节 文书批办与督办250

一、批办250

二、督办(催办)252

第三节 文书形成254

一、公文的撰写254

二、发文文稿的审签258

第四节 文书工作建设259

一、文书处理的工作机构及职责分工261

二、文书处理的运转流程262

三、文书工作人员的业务训练262

第十八章 谈话技术265

第一节 有效条件265

一、问题限定266

二、人数限定267

三、时间限定268

四、场所限定268

第二节 腹稿准备269

一、设计内容269

二、熟悉被谈对象的背景269

三、调节自身的心理情绪270

第三节 谨慎开头270

一、依据271

一、虔诚地倾听272

二、方式272

第四节 充分展开272

二、必要的插话273

三、巧妙的问答274

四、恰当的衔接275

五、有意的转题275

六、机警的中断276

第五节 欢悦的收束277

一、收束的基本要求277

三、收束常犯的毛病278

二、收束的两种形式278

第六节 语言符号和体语符号的运用279

一、语言281

二、动作282

三、目光282

四、表情282

五、语调283

第七节 群体谈话283

一、群体谈话的模式284

二、群体谈话的特点284

三、主持群体谈话的要领285

第十九章 演讲技术287

第一节 领导者演讲的特点与技术287

一、内容多元--非专题性287

二、对象广泛--非共趋性288

三、形式自由--非严谨性289

第二节 选题与开掘291

第三节 案头工作和背诵293

一、收集资料294

二、拟制讲稿提纲294

三、文字定型296

四、背诵298

五、试讲298

第四节 讲台基本功299

一、风度299

二、音调300

三、情感302

四、姿态303

五、应变305

主要参考文献307

后记308

1988《领导技术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柏盛湘等编著 1988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1985 PDF版)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1985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1985 PDF版)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1985
领导学(1983 PDF版)
领导学
1983
基本成功领导技术( PDF版)
基本成功领导技术
北京:知识出版社
领导科学与艺术( PDF版)
领导科学与艺术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1989 PDF版)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1989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企业领导与领导艺术(1989 PDF版)
企业领导与领导艺术
1989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1999 PDF版)
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
1999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领导的技巧(1986 PDF版)
领导的技巧
1986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领导艺术(1999 PDF版)
领导艺术
1999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学校领导艺术(1994 PDF版)
学校领导艺术
1994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领导秘术(1989 PDF版)
领导秘术
1989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领导者谈领导艺术(1990 PDF版)
领导者谈领导艺术
1990 北京:档案出版社
现代领导者的科学技术素养(1990 PDF版)
现代领导者的科学技术素养
1990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领导艺术(1987 PDF版)
领导艺术
1987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