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一、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

二、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2

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3

四、学习的要求和方法3

第二章 四诊5

第一节 望诊5

一、望神6

二、望色7

三、望形态9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10

五、望皮肤14

六、望、络、脉15

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16

八、望舌17

第二节 闻诊24

一、听声音25

二、嗅气味28

第三节 问诊29

一、问寒热30

二、问汗31

三、问头身32

四、问胸胁脘腹33

五、问耳目34

六、问饮食、饮水与口味35

七、问睡眠37

八、问二便38

九、问妇女40

十、问小儿41

第四节 切诊43

一、脉诊43

二、按诊53

第三章 八纲56

第一节 表里56

一、表证57

二、里证57

三、半表半里证57

四、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要点57

五、表证和里证的关系57

第二节 寒热58

一、寒证59

二、热证59

三、寒热证鉴别要点59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59

五、寒热与表里证的关系60

第三节 虚实61

一、虚证61

二、实证62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62

四、虚证和实证关系62

五、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63

第四节 阴阳64

一、阴证和阳证64

二、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65

三、亡阴与亡阳证66

四、亡阴与亡阳证鉴别要点66

第四章 辨证67

第一节 病因辨证67

一、六淫病辨证68

二、七情病辨证70

三、饮食劳伤病辨证70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71

一、气病辨证71

二、血病辨证72

三、气血同病辨证73

四、津液辨证75

第三节 脏腑辨证76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77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80

三、脾胃病辨证83

四、肝与胆病辨证86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89

六、脏腑兼证90

第四节 经络辨证94

一、十二经病证94

二、奇经八脉病证97

附1:经脉主病歌98

第五节 六经辨证101

一、六经病证101

二、六经病证发病与传变规律103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104

一、卫气营血病证104

二、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106

第七节 三焦辨证107

一、三焦辨证107

二、三焦病证传变108

附2:辨证的思维与分析108

第五章 诊断与病案113

第一节四诊与辨证的运用113

一、辨证要点113

二、八纲与其他辨证方法的运用114

三、外感病与杂病的辨证115

第二节 病案115

一、病案书写的重要意义116

二、中医病案的特点116

三、中医病案的内容和要求116

四、病案书写格式117

附3:住院病案119

第六章 症状鉴别122

一、症的认识122

二、症状鉴别要点124

附4:诊断学常用名词术语152

附5:参考文献选录注释154

1987《中医诊断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辽宁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等主编 1987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诊断学(1999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88.06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88.06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84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84
中医诊断学(2020 PDF版)
中医诊断学
2020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1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1 北京:华夏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6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3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3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0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0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1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1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8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8 北京:学苑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9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9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7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7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88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88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5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