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求取 ⇩

一、中医诊断学的范围、地位和原理1

二、中医诊断学的特点2

(一)整体诊察2

(二)动态审视3

(三)辨证求因3

(四)四诊合参3

(五)重视体质、心理、社会因素4

三、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4

(一)诊法的形成和发展5

(二)辨证的形成和发展7

四、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9

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要求及方法10

第一章问诊12

第一节 问诊的目的及方法12

第二节 问诊的注意事项13

第三节问诊的内容15

一、问一般情况15

二、问病史16

第四节 问寒热18

第五节 问汗20

第六节 问痛痒21

第七节 问其他异常感觉24

第八节 问饮食及口味28

第九节 问睡眠32

第十节 问二便35

第十一节 问生育42

第十二节 问小儿49

第二章望诊53

第一节整体望诊53

一、望神53

二、望色55

三、望形体60

四、望姿态61

第二节局部望诊62

一、望头部五官62

二、望躯体68

三、望排出物75

第三节舌诊77

一、望舌概述77

(一)舌诊原理77

(二)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78

二、舌诊内容79

(一)望舌质79

(二)望舌苔84

三、舌诊意义及舌象分析要点87

(一)舌诊意义87

(二)舌象分析要点88

第三章闻诊91

第一节 听声音91

第二节 嗅气味94

第四章切诊96

第一节脉诊96

一、脉象形成的机理96

二、脉诊的部位96

三、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98

四、平脉99

五、病脉100

六、诊妇人脉107

七、诊小儿脉108

八、相兼脉与主病108

九、脉症顺逆与从舍109

十、脉诊的临床意义110

第二节按诊110

一、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10

二、按诊的内容111

第一章八纲辨证117

第一节八纲证候118

一、表里辨证118

(一)表证118

(二)里证118

(三)半表半里证119

(四)表证与里证的鉴别119

二、寒热辨证120

(一)寒证120

(二)热证121

三、虚实辨证122

(一)虚证122

(二)实证123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124

四、阴阳辨证124

(一)阴证和阳证125

(二)阴虚证和阳虚证126

(三)亡阴证和亡阳证127

第二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28

一、证候相兼128

(一)表证与寒、热、虚、实证相兼128

(二)里证与寒、热、虚、实证相兼129

(三)寒、热证与虚、实证相兼131

二、证候错杂131

(一)表里同病131

(二)寒热错杂132

(三)虚实并见132

三、证候转化133

(一)表里出入134

(二)寒热转化134

(三)虚实转化135

四、证候真假135

(一)寒热真假136

(二)虚实真假137

第二章病因辨证139

第一节 六淫、疫疠证候139

第二节 七情证候145

第三节 饮食、劳逸证候146

第四节 外伤、虫积证候148

第三章气血津液辨证151

第一节气病辨证151

一、气虚证151

二、气陷证151

三、气滞证152

四、气逆证152

五、类证鉴别152

第二节血病辨证152

一、血虚证153

二、血瘀证153

三、血热证153

四、血寒证154

五、类证鉴别154

第三节气血同病辨证154

一、气血两虚证154

二、气不摄血证155

三、气随血脱证155

四、气虚血瘀证155

五、气滞血瘀证155

六、类证鉴别156

第四节津液病辨证156

一、津液不足156

二、水饮内停156

三、水湿泛滥157

四、类证鉴别158

第四章脏腑辨证159

第一节肺与大肠病辨证159

一、肺病辨证159

(一)肺病的一般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159

(二)肺病常见证候类型159

二、大肠病辨证162

(一)大肠病的一般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162

(二)大肠病常见证候类型162

三、类证鉴别163

第二节心与小肠病辨证164

一、心病辨证165

(一)心病的一般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165

(二)心病常见证候类型165

二、小肠病辨证168

(一)小肠病的一般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168

(二)小肠病常见证候类型168

三、类证鉴别169

第三节脾与胃病辨证170

一、脾病辨证170

(一)脾病的一般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170

(二)脾病常见证候类型171

二、胃病辨证173

(一)胃病的一般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173

(二)胃病常见证候类型174

三、类证鉴别176

第四节肝与胆病辨证176

一、肝病辨证176

(一)肝病的一般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176

(二)肝病常见证候类型177

二、胆病辨证181

(一)胆病的一般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181

(二)胆病常见证候类型181

三、类证鉴别182

第五节肾与膀胱病辨证183

一、肾病辨证183

(一)肾病的一般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183

(二)肾病常见证候类型184

二、膀胱病辨证186

(一)膀胱病的一般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186

(二)膀胱病常见证候类型187

三、类证鉴别187

第六节脏腑同病辨证188

一、脏与脏同病常见证候类型188

(一)肺肾阴虚证188

(二)脾肺气虚证189

(三)心肺气虚证189

(四)心肾不交证190

(五)心脾两虚证190

(六)心肝血虚证191

(七)心肾阳虚证191

(八)脾肾阳虚证191

(九)肝肾阴虚证192

(十)肝脾不调证192

(十一)肝火犯肺证193

二、脏与腑同病常见证候类型193

(一)肝胆湿热证193

(二)肝气犯胃证194

(三)寒犯肝胃证194

(四)肺胃阴虚证194

(五)心胆气虚证195

三、腑与腑同病常见证候类型195

胃肠热结证195

四、类证鉴别196

(一)心脾两虚证与心肝血虚证196

(二)心肺气虚证与脾肺气虚证196

(三)肝胃不和证与肝脾不调证196

(四)肝气犯胃证与寒犯肝胃证196

(五)肺肾阴虚证与肝肾阴虚证196

(六)湿热蕴脾与湿热蕴胆、湿热蕴肝三证196

第五章经络辨证198

第一节十二经脉病证198

一、手太阴肺经病证198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证198

三、足阳明胃经病证199

四、足太阴脾经病证199

五、手少阴心经病证199

六、手太阳小肠经病证200

七、足太阳膀胱经病证200

八、足少阴肾经病证200

九、手厥阴心包经病证200

十、手少阳三焦经病证201

十一、足少阳胆经病证201

十二、足厥阴肝经病证201

第二节奇经八脉病证202

一、督脉病证202

二、任脉病证202

三、冲脉病证203

四、带脉病证203

五、阴维脉病证203

六、阳维脉病证203

七、阴跷脉病证204

八、阳跷脉病证204

第六章六经辨证205

第一节六经病证205

一、太阳病证205

二、阳明病证207

三、少阳病证208

四、太阴病证208

五、少阴病证209

六、厥阴病证210

第二节六经病的合病、并病、传经与直中210

一、合病210

二、并病210

三、传经211

四、直中211

第七章卫气营血辨证212

第一节卫气营血证候212

一、卫分证候212

二、气分证候214

三、营分证候215

四、血分证候216

第二节 卫气营血的传变途径218

第八章三焦辨证219

第一节三焦病证219

一、上焦病证219

二、中焦病证219

三、下焦病证220

第二节 三焦病的传变途径221

第一章诊断的思维方法222

一、四诊是诊断的基础222

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222

(一)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23

(二)个性与共性的关系223

(三)现象与本质的关系223

(四)静与动的关系223

(五)辨病与辨证的关系224

三、通过实践验证诊断224

第二章诊断的基本步骤225

第三章病历227

第一节 病历的重要意义227

第二节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229

第三节 中医病历的主要内容231

第四节中医住院病历232

一、完整病历的书写目的232

二、完整病历的书写格式238

三、住院其它记录的书写239

第五节 中医门诊病历243

1992《中医诊断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匀保主编 1992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诊断学(1999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88.06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88.06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84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84
中医诊断学(2020 PDF版)
中医诊断学
2020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1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1 北京:华夏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6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3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3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0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0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1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1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8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8 北京:学苑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9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9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7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7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88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88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5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