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求取 ⇩

上篇 自学辅导1

绪论1

[目的要求]1

[内容提要]1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2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2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2

[小结]3

第一章 望诊4

[目的要求]4

[内容提要]4

第一节 全身望诊4

一、望神4

二、望色5

三、望形体6

四、望姿态6

第二节 局部望诊7

一、望头面7

二、望五官7

三、望躯体9

四、望四肢10

五、望皮肤10

第三节 望排出物10

一、望痰、涕、涎11

二、望呕吐物11

三、望大便11

四、望小便11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11

一、浮沉分表里11

二、纹色辨寒热12

三、淡滞定虚实12

四、三关测轻重12

[小结]12

第二章 舌诊13

[目的要求]13

[内容提要]13

第一节 舌诊概说13

一、舌诊原理及舌面的脏腑分部13

二、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13

第二节 望舌体13

一、舌色14

二、舌形14

三、舌态14

四、舌下络脉15

第三节发望舌苔15

一、苔15

二、苔色15

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临床意义15

一、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15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16

[小结]16

第三章 闻诊17

[目的要求]17

[内容提要]17

第一节 听声音17

一、声音17

二、语言17

三、呼吸17

四、咳嗽18

五、呕吐18

第二节 嗅气味18

[小结]18

第四章 问诊19

[目的要求]19

[内容提要]19

第一节 问诊的内容19

一、一般情况19

二、主诉19

三、现病史19

四、既往史19

五、个人史19

六、家族史20

第二节 问现在症20

一、问寒热20

二、问汗20

三、问疼痛21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22

五、问耳目23

六、问睡眠24

七、问饮食口味24

八、问二便25

九、问经带26

十、问小儿26

[小结]26

第五章 脉诊28

[目的要求]28

[内容提要]28

第一节 脉象形成原理和脉诊临床意义28

一、脉象形成原理28

二、脉诊临床意义28

第二节 脉诊部位和方法28

一、脉诊的部位28

二、诊脉的方法29

第三节 正常脉象29

第四节 常见病脉及临床意义29

一、六纲脉29

(一)浮脉29

(二)沉脉29

(三)迟脉30

(四)数脉30

(五)虚脉30

(六)实脉30

二、浮脉类31

(一)洪脉31

(二)濡脉31

(三)散脉31

(四)芤脉31

(五)革脉31

三、沉脉类32

(一)伏脉32

(二)牢脉32

(三)弱脉32

四、迟脉类32

(一)缓脉32

(二)涩脉33

(三)结脉33

五、数脉类33

(一)疾脉33

(二)动脉33

(三)促脉33

六、虚脉类34

(一)细脉34

(二)微脉34

(三)短脉34

(四)代脉34

七、实脉类34

(一)滑脉34

(二)长脉35

(三)弦脉35

(四)紧脉35

第五节 脉象鉴别35

一、对举法35

二、类比法36

第六节 诊妇人咏与小儿脉37

一、诊妇人脉37

二、诊小儿脉37

第七节 脉症的顺逆与从舍37

[小结]37

第六章 按诊38

[目的要求]38

[内容提要]38

一、按虚里38

二、按胸胁38

三、按脘腹38

四、按肌肤38

五、按手足38

六、按俞穴39

[小结]39

第七章 八纲辨证40

[目的要求]40

[内容提要]40

第一节 八纲基本内容40

一、表里40

(一)表里的概念40

(二)表证、里证和半表半里证40

(三)表里出入41

二、寒热41

(一)寒热的概念41

(二)寒证与热证41

(三)寒热转化41

三、虚实42

(一)虚实的概念42

(二)虚证与实证42

(三)虚实转化42

四、阴阳42

(一)阴阳的概念42

(二)阴证与阳证43

(三)亡阴证与亡阳证43

第二节 八纲的组合关系43

一、相互联系43

(一)表证与寒热虚实的联系43

(二)里证与寒热虚实的联系44

二、相互错杂44

(一)寒热错杂44

(二)虚实错杂45

三、证候真假45

(一)寒热真假45

(二)虚实真假46

[小结]46

第八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47

[目的要求]47

[内容提要]47

第二节 病因辨证47

一、六淫证候47

(一)风淫证候47

(二)寒淫证候47

(三)暑淫证候48

(四)湿淫证候48

(五)燥淫证候48

(六)火淫证候48

二、疫疠证候48

三、七情证候49

(一)喜伤证候49

(二)怒伤证候49

(三)思伤证候49

(四)忧伤证候49

(五)悲伤证候49

(六)恐伤证候49

(七)惊伤证候49

四、饮食劳伤49

(一)饮食所伤49

(二)劳逸所伤49

(三)房劳所伤49

五、外伤49

(一)金刃所伤49

(二)虫兽所伤49

(三)跌扑所伤49

第二节 气血辨证49

一、气病辨证49

(一)气虚证49

(二)气陷证50

(三)气不固证50

(四)气脱证50

(五)气滞证50

(六)气逆证50

(七)气闭证50

二、血病辨证50

(一)血虚证50

(二)血瘀证50

(三)血热证50

(四)血寒证50

三、气血同病辨证51

(一)气虚血瘀证51

(二)气滞血瘀证51

(三)气血两虚证51

(四)气不摄血证51

(五)气随血脱证51

第三节 津液辨证51

一、痰证51

二、饮证52

三、水停证52

四、津液亏虚证52

[小结]52

第九章 脏腑辨证54

[目的要求]54

[内容提要]54

第一节 心、小肠病辨证54

一、心血虚证54

二、心阴虚证54

三、心气虚证54

四、心阳虚证55

五、心阳虚脱证55

六、心火亢盛证与小肠湿热证55

七、心脉痹阻证55

八、痰蒙心神证55

九、痰火扰心证55

十、瘀阻脑络证55

第二节 肺病辨证56

一、肺气虚证56

二、肺阴虚证56

三、风寒犯肺证56

四、风热犯肺证56

五、燥邪犯肺证56

六、肺热炽盛证56

七、痰热壅肺证56

八、寒痰阻肺证57

九、饮停胸胁证57

十、风水相搏证57

第三节 脾病辨证57

一、脾气虚证57

二、脾虚气陷证57

三、脾阳虚证57

四、脾不统血证57

五、寒湿困脾证58

六、湿热蕴脾证58

第四节 胃、大肠病辨证58

一、胃气虚证58

二、胃阳虚证58

三、胃阴虚证58

四、肠燥津亏证58

五、寒滞胃肠证59

六、胃热炽盛证59

七、肠热腑实证59

八、饮留胃肠证59

九、食滞胃肠证59

十、胃肠气滞证59

十一、肠道湿热证59

十二、虫积肠道证59

第五节 肝与胆病辨证60

一、肝血虚证60

二、肝阴虚证60

三、肝郁气滞证60

四、肝火炽盛证60

五、肝阳上亢证60

六、肝胆湿热证60

七、寒凝肝脉证61

八、胆郁痰扰证61

九、肝风内动证61

第六节 肾与膀胱辨证61

一、肾阳虚证61

二、肾虚水泛证62

三、肾阴虚证62

四、肾精不足证62

五、肾气不固证62

六、肾不纳气证62

七、膀胱湿热证62

第七节 脏腑兼病辨证62

一、心肾不交证62

二、心肾阳虚证63

三、心肺气虚证63

四、心脾两虚证63

五、心肝血虚证63

六、脾肺气虚证63

七、肺肾气虚证63

八、肺肾阴虚证63

九、肝火犯肺证63

十、肝胃不和证64

十一、肝脾不调证64

十二、肝肾阴虚证64

十三、脾肾阳虚证64

[小结]64

第十章 其它辨证方法简介66

[目的要求]66

[内容提要]66

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要66

一、太阳病证66

(一)太阳经证66

(二)太阳腑证67

二、阳明病证67

(一)阳明经证67

(二)阳明腑证67

三、少阳病证67

四、太阴病证67

五、少阴病证67

(一)少阴寒化证67

(二)少阴热化证68

六、厥阴病证68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68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68

一、卫分证68

二、气分证68

三、营分证68

四、血分证69

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69

第三节 三焦辨证概要69

一、上焦病证69

二、中焦病证69

三、下焦病证69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69

第四节 经络辨证概要70

一、十二经脉病证的特点70

二、奇经八脉病证的特点70

[小结]70

第十一章 诊断与病案71

[目的要求]71

[内容提要]71

第一节 诊断的内容与步骤71

第二节 病案书写71

一、中医病案书写通则71

二、中医病案书写格式72

[小结]73

下篇 自测助考75

绪论75

一、问答题75

二、名词解释75

三、填空题76

第一章 望诊77

一、问答题77

二、名词解释83

三、填空题87

第二章 舌诊89

一、问答题89

二、名词解释92

三、填空题93

第三章 闻诊95

一、问答题95

二、名词解释96

三、填空题97

第四章 问诊98

一、问答题98

二、名词解释104

三、填空题106

第五章 脉诊108

一、问答题108

二、名词解释111

三、填空题112

第六章 按诊114

一、问答题114

二、名词解释115

三、填空题116

第七章 八纲辨证117

一、问答题117

二、名词解释121

三、填空题122

第八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124

一、问答题124

二、名词解释128

三、填空题129

第九章 脏腑辨证131

一、问答题131

二、名词解释140

三、填空题141

第十章 其它辨证方法简介143

一、问答题143

二、名词解释146

三、填空题148

第十一章 诊断与病案150

一、问答题150

二、名词解释151

三、填空题151

附录一 综合选择题153

一、A型题153

二、B型题169

三、C型题171

四、D型题173

五、X型题176

附录二 病案分析183

附录三 综合模拟试卷191

1997《中医诊断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季绍良主编 1997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诊断学(1995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88.06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88.06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84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84
中医诊断学(1985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85
中医诊断学(2020 PDF版)
中医诊断学
2020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1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1 北京:华夏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6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3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3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0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0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1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1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8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8 北京:学苑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8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8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7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97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1988 PDF版)
中医诊断学
1988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