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领导决策论》求取 ⇩

第一篇决策功能论1

第一章决策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能1

一、领导决策的定义1

二、领导决策的特点6

(一)方向性6

(二)战略性7

(三)超常性8

(四)稳定性9

(五)制约性10

(六)多元性11

(七)群体性11

三、领导决策的功能12

(一)决策是贯穿于领导过程始终的基本活动12

(二)决策是领导活动的中心环节14

(三)决策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能15

(四)决策正确与否是事业成败的关键16

第二章领导决策的类型和原则19

一、领导决策的类型19

(一)按决策的历史分为两类19

(二)按决策的定型程度分为三类22

(三)按决策目标的性质分两类24

(四)按决策的主体分为两类25

(五)按决策目标的多少分为两类26

(六)按决策有无先例可循分为两类27

(七)按决策是否用数量表示分为两类28

(八)按决策的性质可分为多类29

二、领导决策的原则29

(一)符合人民利益原则30

(二)集体决策原则31

(三)民主集中制原则32

(四)可行性原则32

(五)整体利益原则33

(六)利弊权衡原则34

(七)信息原则34

(八)预测原则35

(九)合法原则36

(十)时效原则37

第二篇决策制定论39

第三章制定决策的前提39

一、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39

(一)必须在科学的体系上精通马克思主义40

(二)必须在本质上精通马克思主义43

二、掌握领导决策知识48

(一)要从时代的特征上去掌握领导决策知识48

(二)要从当代最新成果上去掌握领导决策知识53

(三)要从时代的需要去掌握领导决策知识54

三、悉心研究决策对象的过去、现在及未来56

(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决策对象的信息56

(二)掌握决策对象的积极作用57

四、谙练现代计算技术60

(一)数学的性质61

(二)数学模型61

(三)数学的作用63

(四)掌握计算机技术64

第四章制定决策的基本程序67

一、确定目标67

(一)要认清目标在决策中的积极作用68

(二)要认识目标的系统性69

(三)要掌握确定目标的原则70

二、拟制方案73

(一)按步骤拟制方案73

(二)按要求拟制方案74

(三)按模型拟制方案76

(四)拟制方案应注意的问题77

三、评估方案78

(一)评估方案的方法79

(二)评估方案的内容82

(三)评估方案的价值准则83

四、选定方案84

(一)选经过调查研究的方案86

(二)选经过专家论证的方案86

(三)选经过反复讨论的方案87

(四)选最优方案88

(五)选定经过试验实证的方案89

第三篇决策执行论91

第五章执行决策的基本程序91

一、制定实施计划91

(一)制定实施计划的原因92

(二)实施计划的内容93

(三)制定实施计划的注意事项94

二、执行实施计划95

(一)执行计划的特点95

(二)执行计划的准备97

(三)执行计划的要求100

(四)执行计划的误点102

三、监督检查104

(一)监督检查的必要性104

(二)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105

(三)监督检查应遵循的原则107

(四)监督检查常用的方式方法108

四、反馈控制110

(一)反馈控制的基本步骤110

(二)反馈控制的主要原则111

第六章众擎易举善始善终114

一、决策修正114

(一)决策修正的含义114

(二)决策修正的意义116

(三)决策修正的条件118

(四)决策修正的途径119

(五)决策修正的方法121

二、追踪决策122

(一)追踪决策的含义122

(二)追踪决策的意义124

(三)追踪决策的条件126

(四)追踪决策的方法126

三、总结经验,以利再战131

(一)总结的内容131

(二)总结的原则133

(三)总结的途径134

第七章实施领导决策与群众心理状态的变化137

一、心理承受力概说137

(一)心理承受力的含义137

(二)心理承受力的特点138

(三)心理承受力的内容139

(四)心理承受力的提高142

二、群众心理状态变化的规律性143

(一)实施领导决策带来的利益144

(二)实施领导决策的难度144

(三)实施领导决策的干扰度145

(四)实现领导决策目标的时间147

三、群众心理状态变化的特性148

(一)恋旧性148

(二)观望性148

(三)从众性148

(四)活跃性149

(五)创新性149

第四篇决策体制论151

第八章决策体制概述151

一、决策体制的含义和类型151

(一)决策体制的含义151

(二)决策体制的类型152

二、决策体制的设置原则156

(一)法制化原则156

(二)系统完整原则156

(三)目标一致原则157

(四)责、权、利相结合原则157

(五)层次适中原则157

(六)集体决策与统一指挥原则158

(七)稳定性与机动性相结合原则158

(八)精简与效率原则158

(九)民主参与原则159

三、我国决策体制历史演进、经验及改革159

(一)我国古代决策体制的历史演进159

(二)我国决策体制的历史经验166

(三)我国决策体制的改革与发展169

(四)我国决策体制的改革原则170

第九章科学的决策体制174

一、信息系统174

(一)信息系统的含义174

(二)信息系统的构成177

(三)信息系统的人员结构及素质要求180

二、咨询系统181

(一)咨询系统的含义及其作用181

(二)咨询系统的分类183

(三)咨询系统的结构185

(四)咨询人员的素质187

三、决策系统187

(一)决策系统的含义188

(二)决策系统的职能188

(三)决策系统的构成190

(四)努力提高决策者的素质(详见第12章)191

四、执行系统192

(一)执行系统的含义及其作用192

(二)决策执行的原则193

五、反馈系统196

(一)反馈系统的含义及其作用196

(二)反馈系统的构成198

(三)反馈体制的改革与建设200

第五篇决策方法论202

第十章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决策202

一、决策方法的理论基础202

二、决策方法的实践基础206

第十一章领导决策的基本方法216

一、集体决策法216

二、调查研究法219

三、预测的方法223

(一)预测的目的与意义223

(二)科学预测的一般原则224

(三)预测的基本步骤225

(四)预测方法的种类226

(五)德尔菲法227

四、智囊技术229

(一)智囊技术的含义229

(二)智囊技术的作用230

(三)头脑风暴法231

五、可行性研究234

(一)可行性研究的含义及其特点234

(二)可行性研究的内容235

(三)可行性研究的组织方法237

六、决断理论238

(一)决断理论的含义238

(二)决断理论的要点239

七、可靠性分析243

(一)可靠性分析的含义243

(二)试验实证的原则243

(三)浴盆规律244

八、定性定量分析法246

(一)定性定量分析法的含义246

(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系247

(三)层次分析法247

九、决策树法249

(一)决策树法的含义和作用249

(二)决策树的结构250

(三)图解分析的过程和规则251

(四)决策树应用实例252

十、系统分析法254

(一)系统分析法的含义254

(二)系统分析的步骤255

(三)系统分析的准则256

(四)系统分析的指标体系256

第六篇决策提高论257

第十二章不断提高领导者的决策素质257

一、业务内行257

(一)业务内行的含义258

(二)业务内行的双维建构259

二、知识渊博266

(一)知识是决策成功的钥匙266

(二)现代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知识268

三、民主作风271

(一)民主作风的科学含义271

(二)发扬民主作风,提高决策水平273

四、决断魄力276

(一)决断魄力的内涵276

(二)把握决断要点276

五、创新精神279

(一)创新精神的内涵279

(二)创新是领导决策的实质281

第十三章充分发挥智囊团的“外脑”作用284

一、智囊团是领导决策成功的重要保证284

(一)现代领导决策离不开智囊团284

(二)从特征上提供三个服务287

(三)从功能上提供五个保证289

二、领导者要善用智囊团294

(一)选准人,建好智囊团294

(二)关心人,用好智囊团297

(三)提高认识,发展智囊团300

第十四章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304

一、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内涵304

(一)决策科学化的含义304

(二)决策民主化的含义305

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意义307

(一)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选择307

(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实现正确领导的基本条件309

(三)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举措311

(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提高决策水平、驾驭市场经验的需要311

三、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314

(一)树立科学的决策指导思想314

(二)认真汲取决策失误的经验教训317

(三)加强决策制约机制建设321

1996《现代领导决策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聂永国,白祥,杨庆,姜树学主编 1996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