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入门》求取 ⇩

目录1

上篇诊法1

第一章 望诊1

第一节 观神色1

第二节 观面部2

第三节 观目部3

第四节 观耳部3

第五节 观鼻部4

第六节 观唇口4

第八节 望形态5

第七节 观齿5

第九节 观爪甲6

第十节 观手指和足趾6

第十一节 观四肢及体状7

第十二节 观毛发7

第十三节 观舌8

第二章 问诊11

第一节 问寒热11

第二节 问汗12

第三节 问饮食13

第四节 问二便14

第五节 问头、身18

第六节 问胸、腹23

第七节 问耳聋25

第八节 问渴28

第九节 问睡眠29

第十节 问旧病31

第十一节 问病因31

第十二节 问妇女经、带、产情况31

第十三节 问是否婚配46

第一节 嗅气味47

第二节 听声47

第三章 闻诊47

第四章 切诊51

第一节 触诊51

第二节 脉诊60

附:小儿诊法70

第一节 察色71

第二节 诊虎口三关部位脉纹形色74

第三节 诊脉81

第四节 按小儿额部83

第五节 听声、嗅气味84

第六节 审病87

第七节 全身诊察89

第一章 八纲辨证92

中篇辨证92

第一节 表证93

第二节 里证98

第三节 虚证100

第四节 实证103

第五节 阴证104

第六节 阳证106

第七节 寒证107

第八节 热证110

第二章 脏腑辨证112

第一节 心与小肠的关系辨证113

第二节 肝与胆的关系辨证118

第三节 脾与胃的关系辨证124

第四节 肺与大肠的关系辨证130

第五节 肾与膀胱的关系辨证135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141

第三章 气、血、津液辨证145

第一节 气病辨证145

第二节 血病辨证147

第三节 津液辨证148

第四节 气血津液同病辨证150

第四章 经络辨证153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155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157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159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162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165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167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169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171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络经174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176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178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181

第一节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185

第五章 五行辨证185

第二节 五行归类186

第三节 五行的临床应用187

第六章 各脉体象辨证190

第一节 夺精脉191

第二节 败脉191

第三节 损脉191

第四节 疾脉191

第五节 极脉192

第六节 脱脉192

第七节 阴离绝脉192

第九节 屋漏脉193

第十节 雀啄脉193

第八节 阳离绝脉193

第十一节 弹石脉194

第十二节 鱼翔脉194

第十三节 虾游脉194

第十四节 解索脉194

第十五节 转豆脉195

第十六节 麻促脉195

第十七节 偃刀脉195

第十八节 釜沸脉196

第十九节 督脉196

第二十节 任脉198

第二十一节 冲脉199

第二十二节 带脉200

第二十三节 阴维脉201

第二十四节 阳维脉202

第二十五节 阴跷脉203

第二十六节 阳跷脉204

第二十七节 浮脉206

第二十八节 沉脉209

第二十九节 迟脉211

第三十节 数脉213

第三十一节 滑脉216

第三十二节 涩脉217

第三十三节 短脉219

第三十四节 长脉221

第三十五节 洪脉222

第三十六节 虚脉224

第三十七节 实脉226

第三十八节 微脉228

第三十九节 紧脉229

第四十节 缓脉231

第四十一节 芤脉233

第四十二节 弦脉234

第四十三节 革脉237

第四十四节 牢脉238

第四十五节 弱脉239

第四十六节 细脉241

第四十七节 濡脉242

第四十八节 伏脉244

第四十九节 动脉246

第五十节 促脉247

第五十一节 结脉249

第五十二节 代脉250

第五十三节 大脉253

第五十四节 散脉254

第五十五节 平脉255

第五十六节 倒脉256

第五十七节 摆脉257

第五十八节 横脉259

第五十九节 簸脉260

第六十节 无根脉261

第六十一节 亏脉262

第六十二节 蹦脉263

第六十三节 晃脉264

第六十四节 关隔脉266

第六十五节 杂脉267

第六十六节 鬼脉268

第六十七节 小脉269

第六十八节 斗脉270

第六十九节 寻尸脉272

第七十节 超脉273

第七十一节 投锥脉274

第七十二节 三部脉275

第七十三节 五脏平脉277

第七十四节 五脏绝脉279

下篇 治法281

第一章 治疗原则281

第一节 整体观念281

第二节 治病求本与标缓急282

第三节 扶正与祛邪283

第四节 正治与反治284

第五节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285

第二章 治疗方法287

第一节 解表法287

第二节 清热法288

第三节 泻下法289

第四节 和解法290

第五节 温寒法290

第六节 补虚法290

第七节 消散法291

第八节 理气法292

第九节 理血法292

第十节 祛痰法293

第十一节 祛湿法294

第十二节 固涩法294

第十三节 安神法295

第十四节 熄风法296

第三章 方剂组成和运用297

第一节 方剂的运用方法297

第二节 要掌握药物的配伍298

第三节 要善于加减302

参考书目304

全书主题歌诀306

后记307

1993《中医诊断入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鲁宜兴编著 1993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