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新论》
作者 | 马以鑫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学林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36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616101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3393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自序1
绪论1
一、现代派文学:接受美学的文学背景3
二、接受美学的理论界定16
三、客体向主体的转换21
第一章本文: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中介26
一、“净化说”新解与宣泄型构成26
二、本文成为中介的奥秘32
三、文艺接受者向创作主体的过渡38
第二章接受与文化制约46
一、文化:读者接受的背景46
二、中国读者的接受特征51
三、当代中国读者的接受热点56
四、言情与武侠透视63
五、前理解、期望视野与期望参照系统70
第三章从传播到接受74
一、由点到面的信息传播74
二、接受者的选择机制79
三、传播与符号扩散83
第四章接受过程与创造88
一、接受前的心理准备88
二、直觉——接受过程的第一步94
三、接受的途径和方法100
四、接受中的创造107
五、创造、愉悦和净化111
六、影响接受效果的诸种因素115
七、接受能力的提高与培养119
第五章接受中的变形124
一、变形及其构成条件124
二、变形分类和诱惑131
第六章批评家与普通读者的不同接受141
一、批评家与本文的特殊关系141
二、批评家与普通读者的冲撞146
三、读者对批评家的期待152
第七章作家对反馈的接受157
一、反馈接受的渠道157
二、作家与接受者的互补关系161
三、作家=生产者?166
第八章一次实践:《当代小说文库》在接受美学中172
一、作品的多义性:介入和参与172
二、佛经偈语,令人深思175
三、哲理化:更多的“空白”178
四、现代派手法的映照182
第九章接受美学与文学发展史187
一、文学史撰写的原则及其审视187
二、接受美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史193
三、接受美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史201
四、接受美学中的发现:当代文学发展走向206
第十章接受美学与美学发展史215
一、接受美学与传统美学215
二、接受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220
三、接受美学与毛泽东文艺思想224
四、接受美学与美学发展的趋势229
跋235
1995《接受美学新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以鑫著 1995 上海:学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接受理论
- 1989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
- 儿童文学接受之维
- 1995
-
-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 1987
-
- 不被接受之爱
- 超星数字图书网
-
- 接受宇宙
-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文学批语的新范式 接受美学
- 1993 海口:海南出版社
-
-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 198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接受美学译文集
- 198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接受与创造 美术欣赏问答
- 1998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
- 美学新论
- 1993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接受与超越:青年文化论
- 1993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中国接受美学导论
- 1989 成都:巴蜀书社
-
- 接受之维
- 1990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选择·接受与疏离 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
- 199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接受认识论引论
- 1996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